結合愛與生命的性教育

採訪及整理︰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5/11/2010

香港的性教育,向來不被重視,雖則學校都期望學生具良好品格及正確的價值觀,但大多數老師都有心無力,分身乏術;家長即使並不想傳媒及互聯網成為子女的「性教育師傅」,可是不懂得如何開口講解;學校社工痛心每天重複上演青少年胡亂發生婚前性行為、未婚產子,甚至墮胎的悲劇,卻不明白為何學生在事情「爆煲」前不主動尋求協助。事實上,學生身處一個情慾主導的都市,加上身體發育和對性的好奇,要他們獨自面對內心掙扎,是何其困難!有見及此,本刊請來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教友婚姻及家庭輔導員、註冊社工鄭靜文姑娘,分享她多年來推行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的經驗,盼望能幫助大家掌握一些性教育重點及施教方法。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就初中及高中生所設計的課程內容及主旨,基本上是大同小異的,題目都是圍繞愛、婚姻與性的關係,亦包括色情文化和同性戀的討論。而當中稍有分別之處,是有關身體親密界線的課題,對中四以上的學生,講者會較仔細地解釋男女身體應保持的界線,如接吻和愛撫等。而講者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有助設計更適合的課程。

初中強調愛的探討

由於傳媒就性問題有不同的立場和觀點,因此清晰和直接的指引能幫助同學較易掌握。課程宜多著重價值觀的傳遞,例如:婚姻問題對初中生來說太遙遠,他們未必明白,所以可多些強調愛的探討,包括自己是否值得被愛、自己是否有價值等等。至於討論婚前性行為方面,可與他們探討性的目的和意義,期間配以墮胎過程的圖像作補充,亦可較具體地講解有關婚前性行為的後果。

高中鼓勵討論反思

高中生大多已發展了自己一套的想法和價值觀,多與他們討論反思,有助了解他們的想法。當講者及同學們的意見互相揉合,就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讓大家進行反思。一般來說,大部份學生於工作坊的參與投入度都高於禮堂,而連續性的工作坊,可讓講者先在首堂評估學生的需要,再配合設計活動,在最後的節數則可安排充足的時間作答問環節。這種安排會較全面,互動性也較強。
 
當高中生大膽地分享自己的觀點,例如在講解未婚懷孕的後果時,即使有學生表示墮胎也是一個可考慮的方法,其實亦不打緊,因為講者充分的聆聽,才能對學生有更透切的認識,而學生才會願意與講者多作價值觀的交流。講者又不妨趁機反問同學︰「你對將來二、三十年後的生活有甚麼期望?」目的是讓他們長遠地思考愛、婚姻與性的關係。此外,我們也期望學生「Know Why」而不只是「Know How」!因為明白為何要拒絕婚前性行為,遠比單單懂拒絕技巧更重要。與此同時,亦可與高中級學生多討論婚姻與拍拖的關係,包括如何選擇拍拖對象、如何維繫婚姻、大學生可否同居、同居如何影響將來的婚姻等。

 不應推崇使用安全套

不管對象是初中或高中生,不應推崇使用安全套的成功避孕率,反而可播放一段關於小生命在母體成長的影片給學生看,目的是讓他們感受生命的誕生。又可以利用一個塑膠BB公仔,讓同學更具體知道,「BB是從性來的」。如果仍未準備好做BB的爸爸或媽媽,就不應隨便與人發生性行為。「性」這個中文字是由「心」和「生」組成,可解釋給學生知道,使用任何安全措施都沒法把「心」和「生」之間的關係割斷,亦不可能100%防避生育的可能性,因此根本沒有「意外懷孕」這回事!因為意外等於甚麼都沒有做過,但懷孕卻是從性行為而來的!

家長、老師和學校社工的重要性

唯有家長是最明白子女的需要,所以家長應負起推行性教育的責任,建議他們平日多與子女溝通和建立朋友關係。此外,老師工作雖然繁重,但也應該權衡輕重,究竟在平日的課堂中,能否多加一節課堂,讓學生了解多一點有關生命的課題呢?很欣賞有些學校熱心地邀請我們為老師、家長及學生舉辦活動和講座,反映校方對生命課題的重視。至於學校社工的角色亦同樣重要,平時宜建立一個友善的形象和開放聆聽的態度,有助同學願意坦誠傾訴任何心事,包括性的疑惑。
 
戀愛、婚姻與性的價值觀將直接影響青少年的成長,而生命教育需要家長、老師和社工攜手合作,各方面都不能推卸責任。就讓我們一起陪伴青少年愉快地成長吧!
 

關注範疇: 
性文化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