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遊戲進入教會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6/04/2018

以明光社的名義籌辦電競牧養研討會,是個挑戰。

四次研討會,不同的受眾(青年牧者、堂主任、家長、有志參與電玩、遊戲牧養的牧者)一起就同一個議題進行討論,我們沒有特定的方向,討論是因為現象值得探討,值得我們去關心。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慢慢體會到更多的,已經不是電玩是否應該入教會,或者電競是否道德上的對錯等問題,而是那種兩代人的你死我活,到了互相撕殺的地步。

除了每次都有談論的沉迷問題(相關討論請參考明光社網站〈從打機沉溺看親子關係〉)外,有幾個時刻,很值得記住:

一、有青少年牧者分享,他被人發現一邊讀神學,一邊打機後,遭批評為不屬靈。分享後,一堆人感同身受。青年牧者,大部份是八十後、九十後,與他們的上一輩,不論是執事、牧者,那種矛盾,早就不只是雨傘運動政治取向不同,那種不一致早已入血入骨,甚至到了這一代的日常生活的踐行。「打機即廢青」論深入民心到一個點,成為青年牧者的原罪。

二、有家長聲淚俱下的說遊戲搶走了自己的兒子,不想教會變成網吧,並說自己只想在教會安靜禱告,專心敬拜上帝。有青年牧者語重心長問:「你想孩子去網吧,還是在教會有傳道陪伴?」面對無助的家長,青年牧者選擇投放時間,陪伴孩子,原意是保護小羊,期望孩子在教會安全地玩,在主內成長,豈料原來在家長眼中,教會已成賊窩一樣,互相均不獲體諒,矛盾加深。

三、有牧者委婉分享電玩遊戲就有本質上的惡,既然本質為惡,就談不上牧養了。同場有神學生就用文本分析,指出如何用遊戲展現出信仰反思的可能,及後亦有牧者提倡當中做自我認識和探索的可能。近年青少年機構均探索電子遊戲,特別是電競類遊戲如何做個人、團隊成長和生涯規劃等議題。究竟電玩是否有本質上的惡?問題彷彿七十年代問電視是否邪惡和電影是否邪惡一樣,面對數碼原生族和數碼移民,是否動輒用上是非對錯這類道德語言處理議題,營造勢不兩立的效果?還是有更好的方法處理所謂「惡」的爭議?

願這些零碎的支節,成為我們討論的參考點,再扣問自己的內心,究竟願意用一個怎樣的方法,怎樣的心腸,與參與電玩、電競的人同行。

曾經刊載於: 

1599期《時代論壇》,20-4-2018

關注範疇: 
流行文化
宗教
青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