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有時?死有時?── 生死的神學、倫理與牧養〈引言〉

二零一二年週年研討會文集
吳庭亮博士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1/10/2012

基督徒有永生的盼望,但在世的日子,信徒仍然要面對生與死的倫理問題。有信徒夫婦因為不育而尋求生殖科技的幫助,究竟哪一種方式是合乎神的心意的?有信徒孕婦因為種種理由而須要考慮終止懷孕或墮胎,教會可以如何幫助她們?也有信徒面對生活壓力而渴望早日息勞歸主、又或久病纏身而想放棄醫治,可以嗎?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在今年6月15日舉行的週年研討會,主題是「生有時?死有時?--生死的神學、倫理與牧養」,從神學反思和教會牧養的角度探討生與死的倫理問題,希望協助教牧、長執、平信徒領袖及有興趣的信徒探討如何在生死倫理的處境中,活出基督所賜的生命。

在研討會中,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授鄭順佳博士首先以「生命在生死的邊沿——一個神學反省」為題,從福音派的立場,建基於神的道,分享他對生命在生與死的關頭上的反思。他提出主要思考的問題:「人類生命的起始和終結,是否符合上帝作為施恩的存有?」(p. 5)他指出,基督教信仰視生命為神的禮物,神創造和救贖確定身體生命之善,因此我們應尊重生命。他也反駁胎兒不是人生命的觀點。因此,墮胎和胚胎實驗並不合乎神賦予生命之善。他認為,生命既是神所賜的,我們便應按神的心意而活,非為保存生命,而是為「愛和服事上帝和鄰舍」(p. 7)。以同一理由,我們不應自殺或安樂死,因為這都不是神賦予生命的原意,神亦沒有給予人取去生命的主權。鄭順佳指出,基督耶穌的永在給予我們不用懼怕的盼望,所以,基督徒能夠面對死亡,也能面對痛苦,這都是神賦予生命的意義和恩典,善終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下午,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葉敬德博士以「從牧養角度看生與死的倫理問題」為題,探討在幫助受顧者面對醫療生死的抉擇時,牧者的角色及要注意的道德問題。葉敬德認為,牧者是基督徒這個道德社群的引導者,在醫療生死的抉擇時,可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應以臨床倫理學的角度,了解醫療倫理衝突的問題。他羅列四組問題,從「醫療指徵」、「病人選擇」、「生命質素」及「處境特質」四方面協助反思和評估醫療決定的倫理考慮。第二、作為牧者,應從聖經、基督教的信念與生命倫理學的角度。葉敬德指出,聖經的核心是耶穌,祂的故事幫助我們如何面對醫療倫理,特別是苦難的問題,因為祂曾面對痛苦和死亡,祂教導我們「不是逃避,卻是要分擔」,關顧在痛苦中的人。所以,牧者除了是道德引導者,也是關顧者和聆聽者,與受顧者同行和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讓他們經歷神是信實和憐憫的,「是一位對他/她不離不棄的神。」(p. 18)

研討會還包括三個專題工作坊,同步進行,透過個案分享和神學反思,探討如何在人工受孕、墮胎和自殺的問題上協助信徒。

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雷競業博士在「人工受孕的倫理問題」工作坊中,介紹了人工受孕的技術和父母安排,進而反思不同技術和安排衍生的倫理問題,並提出基督教信仰對生命和身體的觀點,從基督教倫理角度去幫助牧者和信徒如何面對不育的處境和考慮是否進行人工受孕,抑或是其他選擇,他認為最重要是在過程中順服上帝的主權和帶領。

在「如何幫助和關心曾墮胎的人士」的工作坊中,杜慧妍小姐分享香港墮胎概況、墮胎者的心路歷程和曾考慮墮胎的原因,及墮胎對身、心、靈的傷害。陸倪燕環師母作為墮胎者的同行者,分享在過程學習避免標籤,認識和關心她,也須留意時間分配。

在「如何幫助和關心有自殺傾向的人士」的工作坊中,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副中心主任何永雄先生在介紹香港自殺概況後,討論如何幫助企圖自殺的人。他指出,須進行自殺危機評估:1T、2Ws及3Hs。T是引發的事件(Triggering)。W是背後的意圖及形成自殺意圖的時間。H是如何策劃自殺的計劃、個人及家庭的自殺歷史。自殺的原因可能很多,每個企圖自殺的人都不盡相同,須透過聆聽和了解企圖自殺者,才可提供合適的幫助。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也在研討會中發表了一項「基督徒對墮胎及自殺的態度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受訪者普遍不贊成墮胎或自殺,但在某些處境,如危及母親生命或因姦成孕等,墮胎是可以接受的。這反映基督教信仰的原則性立場,生命的主權是上帝的,人不能奪去,同時也顯示受訪者不一定是教條式反對墮胎,在特殊處境中可接受墮胎。不過,調查另一發現是受訪者的價值觀和其態度的關係。雖然受訪者重視上帝、重視生命和重視罪的觀念,但是,這不是他們反對墮胎和自殺態度的主因。
 
這本文集也收編了與會者的回應,包括吳慧華小姐以「信徒如何回應人生的起伏跌宕」為題,從聖經中看苦難,並分享信徒可以如何處理隨苦難而來的情緒。她從約伯、路得、杏林子、傳道書的作者和抒寫詩篇第73篇的詩人身上,看到苦難如何成為人的困苦、甚至怨言,卻也終於成為人的祝福。她勉勵信徒,在面對苦難時,須坦誠向主抒發感受,抓緊上帝,堅信祂的信實和恩慈,上帝必在苦難中為信徒預備出路。

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堂主任梁永善牧師的「另類生與死」,從牧者的角度分享教牧可以如何幫助信徒處理生死的倫理問題,特別是不育和墮胎的情況,教牧不單是教導神的心意,也是關心及牧養弟兄姊妹在人生不同處境中如何順服神的旨意。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陳永浩博士的「由生到死的一些省思」,回應「基督徒對墮胎及自殺的態度問卷調查」的結果,他指出香港的平信徒鮮有時間深思生與死以致生命的起始問題,他建議教會除了舉辦經卷課程外,也可加入基督教倫理課程和討論小組,幫助信徒反省信仰如何在生活中體現。

黃展睿先生為研討會寫花絮,他形容研討會最特別的地方,是提供較多的時間作公開討論,他舉出幾個例子,反映參加者的關注和經驗。

從與會者的回應,我們看到研討會提供了信仰反思的空間,各講員的分享大致上都能幫助與會者在生死倫理的議題上作進一步的認識。討論時間中,與會者亦能把握機會分享他們的經驗,惟時間尚嫌不足,也未有很多機會討論個案,可能是研討會的最大限制和挑戰。

感謝上帝使研討會和文集能順利完成,也叫大部分與會者從中得到造就,在生與死的問題上反思上帝的心意。對很多基督徒來說,聖經對生命、面對死亡的原則是十分清晰的。不過,在生活的處境中,往往有些特殊的情況,不易「一刀切」地應用聖經的原則。研討會沒有為各項生死倫理議題--墮胎、人工受孕等--提供簡單「得唔得」的答案,也沒有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不同處境產生的倫理問題提供靈丹妙藥;不過,大部分與會者都更清晰地確定上帝對生命的主權和憐憫。我相信上帝願意我們每時每刻仰望祂,尋求和順服祂的帶領和幫助,叫我們經歷祂的同在和同行,在面對生與死的不同場景時,從人的軟弱中得著從祂而來的能力,見證祂所賜豐盛的生命。願榮耀頌讚歸於三位一體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