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內憂外患的家庭尋出路

採訪及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09/05/2008

「有很多人未及處理好以往的心理創傷,帶著這些創傷在家庭中生活,於是也就未能妥善處理好自己和教導子女,最終也未能建立好子女們的自我及自信。」具社區 服務、處理家庭問題及輔導工作廿多年經驗的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見下圖),認為家庭的愛、互動關係及相互尊重等因素,都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凝聚力 及抗逆力。

近年來,離婚率、家庭暴力等數字上升,郭姑娘認為許多的家庭問題都不是單一原因形成,而是有外在及內在因素互相影響著家庭,而且這些因素會隨時間轉變。而要改善家庭問題亦要從個人成長到家庭互動,再到關注社會政策等三個程度著手。
 
郭姑娘回憶由她開始當社工至今,香港家庭所面對的問題也幾經轉變。家庭暴力、自殺、婚外情等問題於八十年代都已經存在,但並不普遍;但到九十年代,當香港經濟逐漸發達,營商環境大幅改變,失業、低收入、沉溺投資、病態賭博、中港婚姻及老夫少妻等問題開始浮現。至九七年,香港經濟開始滑落,負資產又令不少家庭破產或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
 
「近年工作時間過長問題,令家庭生活變得不健康!」她感嘆。「我們近幾年工作時間變得越來越長。而工時過長直接衝擊著家庭的凝聚力,亦令子女易被忽略。」郭姑娘指,工時偏長,大部份港人與同事相處、互相交流的時間,比家人還要長,容易日久生情,也成為今日婚外情問題的其中一個因素。
 
對於子女,父母長時間的不在家,誘使他們更盼望自行外出結識朋友或沉迷互聯網。加上部份傳媒對性資訊的扭曲或誇張,令子女對性觀念變得隨便,容易教他們以「性」來填補內心所缺乏的「親密」感覺,這又促使未婚懷孕等的問題上升。
 
「年青人需要信念價值及生命導師!當家庭甚少有時間為孩子灌輸正確價值觀來『打底』,他們在倫理多元文化底下會變得模糊……電玩及劇集中的色情、暴力及三角關係等元素亦會令年青人視之平常,影響著日後對感情、婚姻及家庭的觀念。」郭姑娘分析道。
 
改善家庭 從何做起?
 
1.      先處理好自己
 
對於如何改善家庭問題,長於輔導工作的郭姑娘,建議以改善個人性格,從「自己」做起。好好處理自己的創傷,改善和自己的關係,令自己有能力好好控制自己的態度和情緒,並處理好上一代未完的事情。
 
2.      學習時間管理
 
而夫婦關係方面,郭姑娘建議要學習時間管理,盡量抽時間互相作真誠溝通。就算身處不同地方工作,也要好好利用科技作為溝通工具。在知識及價值觀上互相交流,共同討論不同的事情,坦誠講出看法及感受。
 
3.      共同管理資源
 
對於一些有財政問題的家庭,更要學習共同處理資源及財務問題,在財政上有交流,並學習儲蓄。郭姑娘認為學習共同面對家庭困難及問題很重要,因為有很多家庭問題,是兩夫婦未能分享困難,而到很後期,迫不得已才「爆出來」,那時問題已很嚴重。她覺得家庭要學習將困難化為兩人的學習機會,並保持操練,並使經歷成為經驗,使整個家庭能在逆境中自強及成長。
 
4.      爭取心靈交流
 
對於教育下一代,郭姑娘認為父母是子女成長的核心,雖然改變不了生理上(先天)的因素,但後天的教育,家庭制度及學習方式等方面對子女都會做成影響。父母除了要做好自己之外,多爭取相聚及交談時間,並著重交談內容。除了問及日常功課,更應多講從心出發的對話,如說出願望或對時事的感受,從而能夠互相了解。而且,對子女更應多稱讚,在他們需要時伸出安慰及支持之手,使他們在成長中對自己及家庭有信心及建立正面價值。
 

 「一些個案從個人的自信自重建立做起,在家庭中能有力量說出感受,作出溝通,改善家庭關係;以至到有能力走到社會,去關注社會事務,為他人的家庭及社會出一分力。」郭志英姑娘最後不忘提出一些令人鼓舞的例子。
 
願我們在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的時候,都能盡力關心香港的家庭政策,並幫助身邊有需要幫助的鄰舍,使他們有日亦能關顧其他家庭,共同鞏固香港的家庭價值。

 

項目 年份 數字/百份比 資料來源
家庭暴力個案 07/08年度 10,779宗 社會福利署[1]
跨境婚姻數目 過去20年 約480,000宗
(佔本地婚姻總數達五成七)
統計處[2]
中港夫婦離婚率 2005年 達五成
(比內地一般夫婦為高)
香港國際社會服務社[3]
單親人士數目 1996年
2006年
42,309人
72,326人
(10年間上升71%,平均每年增長率為5.3%)
統計處[4]
已離婚或分居單親媽媽數目 1996年
2006年
19,282人
45,400人
(10年間上升135.4%,增加超過1倍)
統計處[5]

 

 
 
 
延伸閱讀:
 
1.   書名:《家庭如何塑造人》(The New Peoplemaking)
      作者:維琴妮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出版:張老師文化
 
附註:
作者一生致力於探索人與人之間以及人類本質上的各種問題,在家族治療方面的理念與方法備受專業人士尊崇與重視。本書為作者重要的著作之一。分析和反思家庭的溝通形態、家庭規則、關係及生命週期等。

 
[1]2008/04/02,明報,11:20即時新聞,<社署增庇護宿位應付家暴>。
[2]2007/11/29,星島日報,A12港聞,<港女學歷高內地丈夫自卑中港夫婦離婚率高達50%>。
[3]2007/11/29,星島日報,A12港聞,<港女學歷高內地丈夫自卑中港夫婦離婚率高達50%>。
[4]2008/02/29,明報,A12港聞,<單親母10 年升近倍>。
[5]2008/02/29,明報,A12港聞,<單親母10 年升近倍>。
關注範疇: 
性文化
生命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