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公信,哪有自由?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9/03/2012

今屆特首選舉,廿二萬市民上周只能在「被癱瘓」的民調中投票,反映市民追求民主、雙普選的心十分熾熱。但奈何傳媒朋友卻似乎開倒車,觀乎有關特首選舉的報道,很多都未能做到中肯持平,嚴重影響新聞行業的公信力。

上周有民間機構舉行傳媒講座,指在今次特首選舉中,有傳媒為了銷量、為了「擦鞋」,幾近不擇手段。業界一方面忽略報道候選人的政綱,另一方面,又不惜亂報未經證實的「黑材料」,另外,即使有事實根據,他們處理新聞材料的手法也有欠公道。期間,甚至有報章篡改時事評論員的投稿文章,嚴重違反傳媒操守,業界及社會人士對此皆予以嚴正譴責,更深表遺憾。

事實上,盛傳被欽點的候選人唐英年今次意外墮馬,網友也可謂功不可沒。對於唐英年的僭建醜聞,網民一夜間造就出數十張「惡搞」圖,令輿論急劇升溫。在這場特首選戰中,市民雖無票在手,但仍能透過言論和新聞自由向小圈子和候選人施壓。

反觀傳媒就沒有做好監察者的角色,他們為求生存,不少只服從財團老闆的意旨,業界的公信力自不免一去不回頭。今屆特首選舉相對過往兩屆的競爭更激烈,各路打起「黑材料」戰,記者替新聞調味,固然易於入口,但卻帶來資訊疲憊。真假資料橫飛,不少市民未到選舉結束已因感到厭煩而迷失了焦點。

我們都「食住花生等睇戲」。但是除了脆口的「惡搞」新聞外,讀者確實要多看幾份不同立場的報章,耐心跟進事件,提升解讀能力,才能區分傳言的真偽及煽動成分。這也是我們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和未來雙普選的重要裝備。

如今選戰塵埃落定,我們都盼望傳媒能重回正軌,並實踐監察政府的第四權的角色,追蹤日後的施政,免得被當選者利用,向廣泛市民開空頭支票後過橋抽板。我們更相信,公平、公正地報道新聞材料,亦不在報道摻雜立場,才可提高傳媒公信力,亦是鞏固新聞自由的不二法門。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