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18週年研討會

明白他和她──教會如何關顧牧養單身信徒的需要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性教育)
17/09/2015

香港社會未婚男女的比例按年上升,教會的情況亦不遑多讓;加上教會男女比例失衡和「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的理念,讓教會出現不少單身姊妹。單身人士往往被認為是美中不足的一群,也是被忽略的一群。但我們有側耳聆聽他們的心聲嗎?教會又可以如何牧養這群弟兄姊妹,與他們同行呢?明光社於7月10日舉辦18週年研討會「明白他和她──教會如何關顧牧養單身信徒的需要」,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中國神學研究院副教務長及神學科助理教授李適清博士表示,單身姊妹首先要認清自己心底渴求,先找回上帝創造女性的特質,而不是追隨社會強加於女性身上的要求。李博士認為社會對女性的目光往往為她們加添挫敗感和羞恥感,做成壓力。

女性心底的渴求

此外,女性在心底裡其實有著不同的渴求,如渴求浪漫並希望找到白馬王子。女性對伴侶的要求是上帝創造的美意,因為女性是上帝創造的巔峰,為要讓亞當感到驚嘆。李博士認為浪漫的渴求促成男女間美麗的親密關係,是上帝給人的禮物。而女性渴望尋找亞當,是希望參與由上帝編寫、有男性與女性共同參與的歷奇故事。

女性亦渴求美麗,聖經中亦有不少美麗的女性,但聖經中的「美」的定義與現代社會只集中女性外表的「美」大大不同,聖經中的「美」原文是「好」,這不只限於外表。

在扭曲的世界彰顯女性美善的特質

但現實世界已經被罪扭曲,女性對浪漫與美的渴求同樣被扭曲,讓女性在實際生活中顯得空虛和孤單。不少女性因為恐懼被拋棄,而拒絕進入關係,甚至出現情緒的表達而攻擊他人。

李博士表示上帝創造的女性是美麗、溫柔、憐憫他人及喜歡全程投入的。如果我們能將種種美善帶出,就能反映上帝所設計的關係的本質。所以在牧養層面,牧者可以幫助姊妹明白不同關係的層面及界線,以及如何在不同關係中彼此同行溝通,發揮種種美善。由於女性的美不限於外表,而是發自心靈的美麗,因此牧者要幫助姊妹尋求真正的美麗。上帝賜給姊妹不同的恩賜,姊妹們要學習離開他人對自己的目光,雙眼對準上帝,忠心服事,尋求真正自己的位分。

學習與男性相處  不被情感渴求捆鎖

對於單身姊妹渴望尋求亞當,有教會會為單身肢體進行配對。李博士並沒有否定尋找伴侶的方法,然而她鼓勵單身姊妹先從了解兩性相處著手,她們可以開闊視野,積極學習與男性相處,但不要製造不必要的幻想,亦不要因對浪漫的渴求而強行進入戀愛關係,而跌進情感的捆鎖。牧者要幫助她們遠離這些沒有結果的情感,為他們尋求身邊能信任的人與她同行,互相分享祈禱。

婚姻是上帝的心意,但結婚不比單身優越,因為我們在上帝眼中都是整全的人。李博士最後表示無論在任何階段,我們都需要在不同層次的關係中學習彼此相愛。婚姻最重要的是捨己的愛,並在不同關係中定立界線。

教會中的單身現象

宣道會與播道會於2014年發布了「30歲或以上未婚信徒調查研究」報告,發現大部份受訪者都是非自願單身,他們渴望結婚,但卻可以接受沒有伴侶的可能性。中國神學研究院輔導科副教授區祥江博士表示,在傳統擇偶過程中男性普遍會選擇年齡、學歷及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女性為對象。可是,現代女性社會地位提升,加上教會男少女多的情況,姊妹是否需要調節個人期望去尋找亞當呢?

重新思考如何牧養單身人士

區博士同時亦關注單身人士在教會分齡牧養方式下的感受,已婚的會友可以參加夫婦小組,那牧者又如何牧養單身的會友呢?區博士認為教會單身事工(如單身人士小組)是不理想的,因會製造標籤效應,讓仍留在小組的單身人士感覺是失敗者。

婚姻狀況將人分化,讓單身人士背負不少「罪名」。區博士認為教會不應將單身者排除,而是要擁抱他們。他引用一間教會的實例,該教會職青團契有已婚也有單身的團友,團友婚後也不需離開團契。他從中思考教會牧養模式是否能以這進路出發,一方面重視單身人士的感受,另一方面以主日學課程為已婚人士提供有關婚姻的牧養。除了單身人士,單親家庭也常被排除於教會主流中,我們應反思教會的牧養工作是否能擁抱更多有需要的肢體呢?

向男士傳福音 宜先建立關係

區博士表示兩性的價值觀普遍存著差異,教會著重關係與分享,這種文化容易讓男士感到格格不入,難以吸引他們加入教會。男士傾向看重工作、崗位、成就及自決,不易流露脆弱及感性的一面。而成年男士信主是困難的,不過當他們遇上失業、患病、挫敗等逆境,破碎內心的驕傲時,才會放下自我向神求助。所以向男士傳福音的方法就是與他們成為朋友,建立關係,當他們遇上危機時再介入,引導他們接觸信仰。

教會成員不分身份 互為肢體

分齡牧養有它的好處與侷限。區博士表示教會應該是一個家庭,其中有男有女,有長有幼,有已婚有單身,互相鼓勵,互為照顧及學習,減少分化排除,擁抱不同的人。
 

關注範疇: 
性文化
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