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時過長誰人受害?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蔚然成風,人數與日俱增,令本來已飽受壓力的公營醫療系統百上加斤。私家醫院樂於「恭候」更多貴客,為提升競爭力,便向公立醫院醫生高薪挖角,最終苦了一眾留守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每周工作時數達六十四小時,身心俱疲,苦不堪言。
醫護人員肩負為市民診斷和治療,甚至在緊急關頭施行急救的重要工作,偶一不慎便會導致人命損失。值班時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和判斷能力,所以,必須有足夠和高質素的休息。醫護人員的工時過長,究竟誰人受害?工時過長不但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更間接拿市民的性命作賭注,增加醫療失誤亦成為難以避免的惡果。不想出現更多受害者,政府必須正視有關問題。政府雖然已採取行政措施,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的人數,但醫護人員承受莫大的工作壓力,已非短期現象,有效的醫療體系改革勢在必行,公營醫院應增加培訓和招聘更多醫護人員,而私家醫院的不斷拓展亦有必要予以適度限制。只有公、私營醫療機構通力合作,互補不足,才有望改善香港整體的醫療服務水平,為市民謀求福祉。
香港還有一個行業,從事人員數以萬計,每周工時多數亦超過六十小時,那就是教師。他們除了要教學、備課、開會、設計輔助學習教材、處理班務、輔導學生、組織課外活動外、還要處理行政和外勤工作等,真是多不勝數。教育是用生命感染生命的偉大工程,與醫護工作同樣講求精神和體力。雖然老師一時的狀態不佳,不會像醫生或護士,可能即時「搞出人命」,但若長期疲憊,仍會影響他們的身心靈健康,亦會降低教學素質和工作表現,而直接受害的就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莘莘學子。如果因此令徘徊於越軌邊緣的年青人「失救」,後果之可怕,其實絕不下於醫療失誤,而對社會造成的傷害和負擔,亦同樣巨大,分別只在於破壞程度不易量化,亦未必即時見到害處而已。
筆者曾透過不同渠道,多次向教育局要求,恢復對學校發放「額外學校發展津貼」,供校方聘請行政助理,藉此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讓他們減少工時。可是當局充耳不聞,近期更以有關津貼「是一項因應當時學校的特別需要而發放的有時限津貼,目的在於支援學校完成特定的工作目標」為由而拒絕,實在令人痛心!財政預算案裡,提出為清貧學生提供功課輔導;「關愛基金」將會資助他們參加境外交流活動,或許可以提升學生所接受的教育素質,但是否可以減低全職教師的工作負擔,始終成疑。難道要更多教師患上情緒問題,甚至輕生,政府才會醒覺而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