墮胎用於人口控制 變成扼殺生存權的劊子手
生命倫理雙月刊 37期 (p.4)
(諮詢:吳庶忠教授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客座教授 )
發展中國家為控制人口數量及規劃社會發展,很多時以計劃生育作對策。事實上過度計劃生育,為世界各地帶來人口比例失衡等問題。世界各國面對人口計劃的問題,該如何取得平衡?
人為因素 引致糧食危機
不少學者曾指出人口增長率遠於糧食增長率,甚至有人主張政府作出人口增長的限制以減少人口,避免因糧食缺乏而出現嚴重饑荒問題。
然而,美國經濟及政治分析家Steven Moore(1999)卻指食物供應並非不足以滿足世界人口, 而是世界資源分配不均。世界仍然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因為環境污染令氣候出現變化、過度放牧、城市發展、糧食價格上調等人為因素,加上資源分配、戰爭所帶來的問題,令饑荒更加只出現於土地貧瘠、低技術及經濟貧窮的國家。
要積極解決饑荒問題,需要從不同層面入手,而非只以計劃生育作手段。有效的資源分配既可減少浪費食物的情況,更可協助不同國家處理不同的問題。
強制計劃生育 導致人口出現失衡
中國自進入工業發展後開始探討計劃生育以控制人口劇增,並於1979年實施「一胎化」政策,引起嚴重的避孕、節育及墮胎情況。由於對男孩偏好及只能生一胎,所以女胎及不健全的胎兒很多時被打掉。單就1979年正式實施「一胎化」計起,短短二十年間,中國的墮胎數字已達21,184萬人次,當中超過75%是因為避孕失敗造成意外懷孕及不符合計劃生育規定而墮胎。 「一胎化」政策亦造成嚴重的出生性別比,高達十多個百分點,從108.5(1982)攀升到121.2(2004), 令今天的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
理想計劃生育政策 人民按能力自決
今日人口膨脹導致饑荒的推測沒有應驗,諷刺的是計劃生育令很多國家的人口正在萎縮。今天對於已婚夫婦來說,生育的確需要周詳考慮。然而他們可按自己的經濟能力及其他因素而自由選擇生育與否,而不是被強制要求只能生多少,或在制度下強迫打掉「性別不同」的胎兒。同樣,人民都不應不斷被「教育」可按自己的「權利」而漠視或剝削意外而得到的生命。理想的計劃生育是令人的生命及社會能平衡發展,當連生育的意願都被拿走,社會最基本的發展都得不到滿足時,還能談甚麼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