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遊行 去不去也會被標籤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04/07/2013

本地樂隊RubberBand幾經風雨,七一終於完成那個被惡名為「維穩」的「巨蛋騷」。樂隊成員穿了黑底白字寫「NO」的汗衫,之後再去七一遊行,又唱《睜開眼》,才能為樂隊挽回敢於批評社會的形象。
 
現在,不去遊行會被直接質疑是維穩,是支持建制。參加巨蛋騷的人,就即時被標籤為親建制,彷彿只有參加遊行的人才有資格支持民主。一個人不參加一個政治活動,可以有很多原因,但出席就只有一個原因——支持這個活動舉辦者所定的立場。
 
這種不參加某某政治活動會被標籤的狀態,近年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於五區公投後稱,該次立法會補選(即變相五區公投)投票率只有不足兩成,「所以」不投票的巿民全都是不支持五區公投。事實上香港選民的投票率,不論是立法會還是區議會選舉,整體投票率從來也只是五成左右,如此將沒有投票的選民歸邊,是不公道的。
 
支持個別政治議題的人將不必要的標籤強加在沒有參加任何活動的巿民身上,是非常無賴、非理性和不必要的。社運人士加上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下,持不同立場的人正在爭取不同人士的支持,但從前可以容得下的中間、理性聲音,現在卻漸漸失去立足之地。每當在立場及行動上與主要的社運方向不一致時,就即時被劃清界線。個別聲音不能發,或者發了之後,都只能跟社運「主旋律」的解讀方式,將你歸邊分類。
 
更甚者,有時我們參加了一個運動,也不知道最終我們的意見會怎樣被解讀。2003年,我們去七一,為的是反對廿三條和爭取0708雙普選。後來,七一遊行的訴求愈來愈多,議題愈來愈不單一,但民主普選的聲音仍然響亮。到今年,當你再看報章報道,不難發現七一已淪為各說各話的平台,這份報章說遊行是為了民生議題,那份報章卻說是為了叫梁振英下台,而據調查顯示,最多人關注的其實是爭取雙普選,但民意卻被一些報章各取所需地騎劫了!有報章甚至只報道激進行為。原本以和平遊行表達訴求的力量,漸漸消失。
 
遊行的議題愈分散,對政府的施政壓力愈少;遊行(或不遊行)的香港人愈被無緣無故的標籤,只會挑起他們更多對社會行動,或者以遊行等方式表達對政府看法的反感。我們珍惜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但當傳媒在遊行後第二天已經為各擺街站的社運組織和政黨「埋單計數」,看看哪個黨籌錢籌得最多時,我們不禁嘆息遊行在不少人眼中,已淪為社運組織及政黨等團體的大型籌款活動。
 
我們亦不禁問:爭取民主的人,為何舉辦一個遊行去將支持民主的人分散,或者將他們遊行的力量攤薄呢?我們想要一個怎樣的七一遊行?似乎是未來七一的重要課題。

 

曾經刊載於: 
關注範疇: 
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