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腦朋友》
燭光網絡 107期 (p.25)
明光社透過舉辦電影小組,與熱愛電影的朋友一起討論及學習欣賞電影,藉此啟發大家去面對生活及自己的生命。於1月19日(二)晚上,拉法基金會臨床心理學家葛琳卡博士作分享嘉賓,與多達80位參加者一起討論《玩轉腦朋友》(Inside Out)。
電影中,五種情緒(快樂、傷心、驚慌、厭惡及憤怒)化身成情緒控制員(阿樂、阿愁、阿驚、阿憎及阿躁),負責控制小女孩韋莉的說話和行為。葛博士認為日常大腦的反應,就像電影中的五個情緒控制員在交談,並會產生張力,作出思想交戰。
很多時候,人們很少會表達傷心及難過,因為就像阿樂一樣,認為阿愁是一無是處的,只會礙事。另外,亦會有人認為驚,憤怒是不好的情緒。但葛博士卻認為情緒沒有好與不好,「每一種情緒都有其作用,並可以助我們求生:驚慌是叫我們好好保護自己,憤怒是讓我們對不好的事作出反抗,而哀愁能將一個人裡面的困境及需要講出來,而獲得人們的關心。當傷心及痛苦被明白時,就會帶來被愛及幸福的感覺。」人的情緒就是如此複雜,就如電影最後,新的記憶球同時包含了黃色(快樂)及藍色(哀愁)。
當我們壓抑自己的情緒,短暫來說,或許沒有問題,但長遠會將我們不想面對的情緒理智化、移置、理由化、潛抑、投射或否定。這些防衛機制將我們的情緒轉化、壓抑,長久會造成心理和情緒困擾,亦有可能造成人際關係的障礙。所以葛博士建議大家要了解自己的情緒,並好好疏導。
當經歷了重大事故,支柱島或會暫時倒下,但並不代表一切都失去。因著被關心,得到慰問及同行,倒下的支柱島亦可以重建。像韋莉一樣,因被愛而成長,情緒控制台及支柱島都變得更堅固,更豐富。所以,孩子的成長,視乎他們是否得到鍛練及情緒是否被恰當關顧。
有參加者問及如何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系統,葛博士邀請大家反思「我們是否常常以『都是為他們好』之名,迫他們做不想做的事情,忽略了他們的情緒?甚至造成他們長大後的情緒問題,這是否很不值得?」她解釋到,要在照顧情緒及管教上作平衡「小孩子往往是因為遇到困難才不想做,要先接納及照顧他們的情緒,和他們一起解決問題、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