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激進過癮地成為主角之後……
上周末,特區政府為施政報告落區諮詢,在安全系數非常高的情況下了解民情,但仍然遇上示威者成功掟雞蛋到高官頭上。及後,有報章透露警方消息稱,之後的諮詢會,警方會依示威者手持的物件,按情況加強部署及裝備,以策萬全。
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在成熟的民主社會,沒有人會衝擊論壇。可是,從新聞中不難發現,不論在英、美等典型西方民主社會,還是台灣、泰國等以不同程度民主方式產生的政權,當中總有人會用激進方式進行抗爭。
激進抗爭的出現,往往與官民溝通失衡有關。自梁振英上台,雖然多次舉辦論壇,但都遭人質疑是否可以真正聽取各方面(特別是反對者)的意見。例如排隊入場的公公婆婆主要來自建制派;抽籤提問的方式不公允等。令更多專門以激進行徑吸引傳媒報道的組織應運而生。激進抗爭有圖有片有文字,傳媒在論壇內容乏善可陳的情況下,當然將焦點放在「過癮的」抗爭新聞,將應該報道的巿民訴求放在一邊。
傳媒大肆報道激進抗爭新聞,巿民則以「花生族」的心態看戲,不論是在旁大呼過癮,為他們消消氣,又或是齊聲譴責,事實上抗爭者已成功見報。由於媒體愛用獎勵壞孩子的手法報道,加上不少人因為不信任政府,而默許一些激進的團體以洩憤代替對話,於是,激進「新秩序」已經逐漸成長,政客見其公式好使好用,成本又低,於是不論建制派或民主派,均投傳媒所好,無激不歡。才兩三年,政治表達的生態愈演愈烈,激進路線抬頭,巿民望激進者抗爭,對社會卻愈來愈灰心。
究其原因,仍然是官民不良互動所致。官員落區聽完民情後,沒有看得見的政策跟進,落區變成做秀;巿民看到官員耍官腔,情緒無處宣洩,最後只能訴諸激進。激進抗爭將議題淹沒,社會停留在討論抗爭方式是否合理而忘記了議題,這將不利公民社會與政府間溝通。過多的抗爭行動最終只會淪為情緒宣洩大會,社會困局依舊存在。而且這種激進的方式一旦不為市民大眾所接受,卻容易讓「受害人」(政府)博得同情分,間接轉移了大眾的視線。當激進過癮地成為主角之後,社會卻毫無寸進。
如果你認為激進抗爭不是「你那杯茶」,又不甘心你的意見被人用激進的表達方式騎劫,那麼請你走出來,用你認為合宜的方式表達。日後,面對暴力抗爭,社會大眾應堅定地說不,並繼續堅持用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提出本身的訴求;同時,更希望社會各界回到談判桌上,認真地討論各項社會議題。希望施政報告諮詢,不要淪為討論掟蛋和搶購路姆西;討論普選特首的方式,不要還未討價還價就只將焦點集中在應否佔領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