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疫苗接種」推廣運動!?--基督徒信仰的反思研討會》所引起的誤解與澄清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7/01/2013

2012年10月14日,在明光社的訓練中心舉辦一個有關HPV的講座,當天只有約20人參與,一個小小的講座,卻先後惹來《蘋果日報》[1]及同志立法會議員陳志全在報章撰文[2]的鞭撻,分別以「明光社謬論」及「魔鬼邏輯」為標題。因此,明光社於11月1日,在官方網站就《蘋果日報》報道發出遺憾聲明,以正視聽。
 
明光社舉辦是次研討會的目的主要有三項:

  1. 近年有關HPV疫苗的廣告非常多,網上甚至出現團購疫苗的情況。由於疫苗是直接注入身體的,但現時對於疫苗的效用及副作用仍未有詳述,因此對市民欠缺保障。
  2. 一些學校參與學童注射疫苗計劃,但卻不知當中的成效及風險。很多家長既不知該如何決定,亦不明白為甚麼男孩也要注射。我們希望透過聚會,幫助學校及家長對疫苗有更多認識。
  3. 主辦單位只希望喚起大家的關注,對於應否注射疫苗並沒有既定立場。我們認為應由家長替子女決定,每名市民在獲得充足資訊的情況下,自行判斷是否需要注射。

對《蘋果日報》報道的澄清
因此,對於研討會後引起《蘋果日報》的扭曲報道及陳志全未經查證下引述報道內容,本社表示遺憾,為免日後再有人錯誤引述,以訛傳訛,影響本社及講者的形象,對於《蘋果日報》的內容,我們有以下澄清:

  1. 該篇報道的資料來源是《公教報》報道,而該報所引述的活動《「HPV疫苗接種」推廣運動!?--基督徒信仰的反思研討會》是由天主教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明光社及香港性文化學會合辦的。該活動在2012年10月14日舉行,當日同時有邀請傳媒,並即日發放新聞稿給傳媒,是故《公教報》有記者採訪。
  2. 三個合辦機構均未有收到任何由《蘋果日報》記者對《公教報》內容的查詢。對於《蘋果日報》只是引述《公教報》內容,沒有向主辦單位求證,做法並不恰當,亦非傳媒一貫做法。
  3. 《蘋果日報》使用的照片並非廖醫生當天拍攝的,卻沒有說明是資料圖片。
  4. 單憑《蘋果日報》記者張嘉雯間接引述明光社董事、婦產科醫生廖玉娟醫生一句:「明光社董事、婦產科醫生廖玉娟表明反對在中小學推廣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其編輯就在標題上稱:「明光社謬論HPV疫苗致濫交 反對兒童注射」,先是沒有事實根據,之後扭曲言論,企圖將別人的言論強加在明光社頭上。本社在得到各主辦機構同意下,將廖醫生的言論輯錄如下,以正視聽。廖醫生當日清楚表示接種HPV疫苗從醫學角度而言,是有效的方法。但究竟應該在甚麼年齡開始接種,由誰承擔費用,及由誰決定是否接種,是需要深思。廖醫生在總結時說:「因為疫苗是有效的,所以世衛會建議,我亦會建議接種疫苗。然而,若論到是否應納入全民醫療免疫計劃,我對此則有保留,因為疫苗費用實在太昂貴。」
  5. 我們樂見《蘋果日報》關注明光社所關注的傳媒、社會倫理和性文化等議題,但願未來的日子,該報能持平報道本社活動和消息,讓報章重返多元、客觀、持平的正軌。

對於陳志全的批評及指控,我們有以下回應:

陳志全指控 (1):
早前明光社董事廖玉娟醫生在一研討會中表示,反對在中小學推廣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原因子宮頸癌及HPV病毒是通過性接觸感染,推動中小學生接種疫苗恐怕會影響青少年的性觀念。
 
明光社回應(1):
廖醫生並沒有反對在中小學推廣接種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她只是提出對現時情況的憂慮。她說:「但有些人自以為接種後便有了保護,往往更減低警覺性,她們亦不知道有很多性病是疫苗不能預防。現時更出現團購疫苗的情況,不少人結伴購買,有些人對疫苗了解不深,未有聆聽清楚便與朋友一同接受注射。一些9-10歲的小童亦不知道疫苗的限制,以及疫苗的副作用,究竟是否值得如此年輕便注射呢?」
 
事實上:無論是根據《蘋果日報》或《公教報》的報道,廖玉娟醫生都沒有表達反對政府推動接種疫苗的原因,是恐怕會影響青少年的性觀念,這是其他講員的觀點,陳志全將別人的說話套上廖醫生的口,再加以批評,這做法對講者不公平。

陳志全指控(2):
認為是「魔鬼邏輯」,「是將一種既定的『形式、做法、行為』賦予他們心中主觀聯想的動機和定義之中……漠視疫苗預防病毒,卻與『引誘別人放縱性行為』掛鈎」。及「這類醜陋的宗教思維,只是選擇性利用『上帝旨意』和『自由意志』……當不認同一些想法時,就主觀扭曲概念,欠缺情理地說成『不是上帝旨意』…」
 
明光社回應(2):
由於廖醫生並沒有說上述內容,有關「魔鬼邏輯」的指控便不存在,此外,講座中根本沒有人提及到「上帝旨意」這類說話,整個講座亦沒有反映這類的意思,陳志全的指控根本毫無根據,與事實不符。相反,陳志全正正就是犯了他自己對別人的批評:將「心中主觀聯想的動機和定義」加諸於別人身上。

《HPV 疫苗接種」推廣運動!?--基督徒信仰的反思研討會》
明光社董事廖玉娟醫生發言
  
看到近期有關預防HPV疫苗的廣告,其實感到不安及擔心,因為廣告由明星演出,從溫馨感情角度出發。即使最後廣告指明要向醫生查詢,但近期「DR醫學美容」事件,我們也看到也有不負責任的醫生。希望是次研討會能從醫學角度,及商業倫理角度出發。
 
我行醫35年,看到社會道德不住退步,十多歲少女便患上性病。我們當然支持預防疾病,但亦要探討為何現時HPV感染是如此廣泛,就是因為道德及教育出現問題。發病率越來越高,是因為人對性關係越自由開放,及不負責任。子宮頸癌由原本婦女病第十位升至第二位,乳癌依然居首。但因為乳癌並無有關商業考慮,而預防宣傳方面上,政府亦沒投放太多資源,但其實乳癌對生命威脅比子宮頸癌更大,但既沒疫苗,亦沒足夠預防教育。
 
子宮頸癌數字有誤導
 
現時每年全球有50萬新患上子宮頸癌個案,但數字其實有誤導性。因為在回教國家,患上子宮頸癌的數字很低,個案主要是在性開放國家產生。
 
去年獲諾貝爾醫學獎是研究發現子宮頸癌與性行為有關的醫生,該醫生因為觀察天主教修女群極少患上子宮頸癌,於是他便從性行為中感染HPV的個案作研究,結果顯示若沒感染高危HPV就不會引致子宮頸癌。HPV種類有八九十種,高危的才會引致子宮頸癌,其中16、18型會引起共7成的子宮頸癌。感染HPV未必一定與性行為有關,但那些病毒是不會引發子宮頸癌。有數據指八成女性會感染HPV病毒,這又是誤導,因為這只是美國的數字,一些回教國家的感染數字遠低於此。
 
接種疫苗詳情具爭議
 
接種HPV疫苗從醫學角度而言,是有效的方法。但究竟應該幾歲開始接種,由誰承擔費用,及由誰決定是否接種,是需要深思。就預防疾病而言,乳癌其實比子宮頸癌有更高生命危險,但現時投入的資源相對卻較少。現時疫苗適合10-45歲人士注射,對象更包括男性,因男性亦有機會因感染HPV而患上濕疣。
 
另外,香港共有350萬9至45歲人士,若這批人都接受疫苗,商業利潤實非常巨大。因為疫苗是有效的,所以世衛會建議,我亦會建議有需要的人士接種疫苗。然而,若論到是否應納入全民醫療免疫計劃,我對此則有保留,因為疫苗費用實在太昂貴。其實一些性活躍的少女,不用推廣,她們也會自行尋找醫生接受注射。但有些人自以為接種後便有了保護,往往更減低警覺性,她們亦不知道有很多性病是疫苗不能預防。現時更出現團購疫苗的情況,不少人結伴購買,有些對疫苗了解不深,未有聆聽清楚便與朋友一同接受注射。一些9-10歲的小童亦不知道疫苗的限制,以及疫苗的副作用,究竟是否值得如此年輕便注射呢?
 
現時有兩項資助計劃,兩項資助分別使用兩間藥廠的疫苗。無論四合一還是二合一疫苗,皆以優惠價2000元接受三針,令人懷疑計劃是否單純為病人著想,還是有利益考慮?疫苗固然有效,但亦需全面的教育配合。藥廠財雄勢大,能夠以明星宣傳及研究計劃,亦不能阻止他們宣傳,但希望藥廠能顯示社會責任,能夠撥款協助生命教育及性教育推廣。

 
[1] 〈明光社謬論 HPV疫苗致濫交 反對兒童注射醫生斥誇張〉,《蘋果日報》,2012年10月24日,A4。
 
[2]〈普羅之聲:魔鬼邏輯》〉,《太陽報》網上版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027/00418_011.html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