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色情暴力資訊運動【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

----傳媒生態調查記者招待會簡報
資料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6/03/2007

日前香港六大宗教領袖發表聯合新春賀詞,內容提到部分傳播媒介每多對教育有負面之製作及報道,敗壞社會之健康風氣,腐蝕青少年之心靈,成為產生社會暴戾之根源… … 可見香港的傳媒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

「反色情暴力資訊運動」:由十八個教育、家長教師會、社會服務及宗教團體組成,為青少年能夠有一個免受不良傳媒資訊影響的健康成長環境而努力。明光社,亦是「反色暴」組成的十八個團體之一。

為關注傳媒問題,「反色情暴力資訊運動」(以下簡稱「反色暴」)自二零零三年起,每年均進行傳媒生態調查,反映教師、社工、中學生對現時香港傳媒狀況的意見。「反色暴」於二零零六年十至十一月,進行第四年度調查,並於本年一月十九日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向十多個新聞機構公佈調查報告。以下為四個十分值得留意的重點:

一. 受訪者對傳媒的評價下跌

問卷邀請受訪者對傳媒於過往一年之整體表現給予評分,十分為滿分,代表最滿意。於949位受訪者中,有57.9%受訪者給予五分或以下,去年給予五分或以下則有44%,表示受訪者認為傳媒表現不合格有13.9%之增幅;而平均分方面,本年為5.23,此分數與去年(5.6分)相比,亦下降了0.37分,傳媒表現之退步值得關注。

二. 受訪者對傳媒最不滿的首四項:「侵犯私隱」、「渲染色情」、「誇大醜聞」及「誤導公眾」

問卷中,超過一半受訪者不滿傳媒「侵犯私隱」(58.1%)及「渲染色情」(57.1%),於去年藝人被偷拍更衣照片,已引起社會人士極度關注,共同聲討這些惡行;此外,在一些家庭式的周刊雜誌內,不難發現以標榜女性胴體、女藝人走光相片、男女親密之連環圖片、並作繪形繪聲之描述,令公眾感到厭惡,我們要求傳媒必須立即停止這種報導手法。
 
另外,亦有超過三份一受訪者指傳媒有「誇大醜聞」(39.5%)及「誤導公眾」(33.6%),從周刊雜誌以誇張的標題,配以不雅圖片及失實內容,我們讉責這等卑劣的報道手法。
 
另一方面,關於「用字低俗粗鄙」方面,超過四份之一的受訪者感到不滿:在一些家庭式雜誌中,封面及內文也常用低俗粗鄙、與性有關之字眼作報導手法;為求加強效果,還把字體放大、著色、粗體等。以上種種手法不但令公眾十分反感,還對兒童及青少年在尊重女性及正確文字運用方面產生強烈負面影響。

三. 受訪者認為傳媒應接受監察的程度及以發行量作為罰則之看法

達八成(80.4%)受訪者認為傳媒應該接受監察,而過去三年之數字亦達79.9%、81.69%及76.6%,反映市民認為傳媒應受監察的訴求是持續及肯定的。另外,我們進一步了解受訪者對以發行量的倍數作罰則的意見,認同率達81%,反映受訪者認為現時的罰則沒有效用。過往,不良傳媒縱使受到懲罰後,還繼續原有作風散播不良資訊,罰款只視作恆常支出,對整體財政絕無影響。為營造健康的傳媒環境,當局必須加強對不良傳媒的懲罰力度。

四. 受訪者認為政府針對不良傳媒應做的工作重點:加強執法、修改法例、推行教育

關於政府對不良傳媒應採取什麼行動時,有72.7%受訪者認為需加強執法,執法人員加強巡查,影視處持續把問題資訊送檢,相信對監察傳媒有正面作用。
 
另一方面,修改法例也是公眾訴求,達44.3%,現今傳媒利用法例之漏洞,散播不良訊息,令歪風一再蔓延,故此,一個反映公眾標準及期望之法例實為必要。
 
有36.5%受訪者認為需推行教育,對象包括青年人、家長及青少年工作者,重點亦需強調辨識能力,以助人們分辨何謂不良資訊及送檢途徑,加強公眾監察傳媒之效果。
 
於這次記者會,我們亦提出三個建議:
(1)對於立法修例進行公眾諮詢:公眾對傳媒表現之不滿及期望改善不良資訊的訴求已很強烈;政府應趁此時機,檢討法例中的評審標準和刑罰規限與社會大眾標準差異,積極尋求改善的方法;
 
(2)於影視處設立投訴機制:由於公眾對影視處送檢之情況、標準及結果無從表達不滿,公眾無法對其作出監管,建議政府設立投訴機制,監管影視處工作的成效和透明度;
 
(3)以發行量來增加罰款:由於現時罰款太低,傳媒把罰款當作為成本開支,對重犯的不良傳媒完全沒有阻嚇性,甚至在判決前仍大量加印刊物,可見傳媒對法例及判罰之輕視,故此政府應考慮以發行量為指標來增加罰款。
 
另外,於一月廿一日下午,「反色暴」亦於尖沙咀天星碼頭舉行了街頭展覽及簽名運動,針對不良傳媒的廣告來源,有數百名市民簽名支持我們對廣告商不在傳播不良訊息的傳媒刊登廣告之訴求。我們會將傳媒生態調查報告和市民的訴求送交工商及科技局、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及影視處,並要求與王永平局長討論改善現況的對策。
 
我們希望藉著向政府反映市民對不良傳媒的不滿及提供建議,並同時舉行不同的活動來喚起政府及市民對傳媒生態的關注,期望有一日我們的孩子及青少年能於一個健康的資訊環境中長大。盡早關注傳媒,免得他日覆水難收,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