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心聲

13/01/2022

政府指互委會角色式微 1600個分兩階段解散

  (東網.6-1-2022)

根據民政事務總署的網頁,成立互助委員會的目標是「使住戶建立睦鄰和互相幫助的精神,提高責任感,並改善大廈內治安,居住環境及管理效果……就足以影響社區及個人福利的問題,為政府與居民之間提供一個互相溝通的途徑,並為居民提供聚會場合,共同參與各項社區活動。」現時有約四分三的互委會是在公屋內由居民選舉產生的,公屋不像私人樓宇可以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來維護業主的權益,以及代表住戶監察管理公司的運作,那麼日後由誰人代表公屋居民向政府及房委會反映意見呢?再加上不少區議員已經因為政治壓力而請辭或被DQ,公屋居民將會群龍無首,難以就一些關乎居民福祉的公屋政策及地區事務向政府施壓。而政府所謂的地區層面溝通渠道(如分區委員會),幾乎全由政府委任,今次政府的決定,結果就是削弱居民選舉代表反映本身意見的機會,日後只能由政府委任的人士代表大家向政府表達意見。當立法會沒有了過往有約六成市民支持的泛民主派議員;區議會大部份非建制派議員已落馬;現在連代表公屋居民的互委會也「被消失」,日後大部份香港市民只能「被代表」,如果這不是民主的大倒退,怎樣才是?

民主其實不只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願意尊重廣大市民意見,讓不同立場的市民都有可以代表其意見的代議士,在議會和不同的渠道反映他們的心聲,特別是不滿和反對的意見,避免政府的施政偏離主流民意,或忽略了一些弱勢群體的苦況。當政府和議會對異見人士缺乏包容的氣量,市民大眾可能怯於形勢而敢怒不敢言,或是有冤無路訴,想達致良政善治恐怕只是緣木求魚、掩耳盜鈴。政府可以制止使用暴力,但不應制止反對聲音,否則市民的不滿不斷累積,最終受害的將是整個社會。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