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的幻想和現實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28/07/2022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美國

最近香港著名小說家倪匡與世長辭,在海內外掀起了一陣討論科幻小說的熱潮。年少時筆者是衛斯理科幻小說的忠實擁躉,但隨後覺得其內容千篇一律,故此逐漸失去興趣。前天文台科學主任李偉才在評論科幻小說時,甚至完全略過了倪匡。事實上,在2019年香港書展的一個座談會上,倪匡坦白地承認,為了稿費,自己有點濫寫,他說自己寫的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武俠小說,或者是現代化的神話。但話又要說回來,我認為很多部衛斯理小說仍然是可以傳世的,例如《無名髮》、《追龍 》……等等,無論體裁是科幻小說、武俠小說、還是神話傳奇,一本小說能否傳頌千古,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部小說是否深刻地反思人性和世界的普遍性問題。

以上所說只是一個引子,現在言歸正傳,今天我想討論的作者,是活躍於20世紀中期的美國科幻小說家菲利普.狄克(Philip Dick 1928-1982),華人讀者可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如果我提起以下幾套荷里活大片,你可能有點印象:《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全面回憶》[1]Total Recall, 1990, 2012)、《未來報告》(Minority Report, 2002),這些經典科幻電影都是改編自狄克的小說。《銀翼殺手》寫於1962年,《全面回憶》的故事藍本是根據1966年出版的短篇故事《我們可以記得你的全部》(We Can Remember It for You Wholesale)。

2018年 一間英國電視台將狄克的十個科幻短篇故事改編成一個系列,名為《電子夢:菲利普.狄克的世界》,我十分喜歡狄克的科幻小說,因為這些故事引伸出很多永恆的神學和哲學問題,在下面我將會集中討論《未來報告》和 《電子夢》。

《未來報告》:將罪惡消滅於萌芽階段

《未來報告》的原著於1956年出版,但直到2002年才被拍成電影,這齣電影由英俊小生湯.告魯斯主演,由荷里活奇才史提芬.史匹堡導演。電影講述在2054年美國變成一個完全沒有邪惡的烏托邦,警察部門聘用了三個具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異人去防止罪案發生,當所有犯罪計劃仍然處於萌芽階段,那三名先知已經可以預先將犯罪過程和犯罪現場通過電腦螢幕顯示出來,於是乎,由湯告魯斯飾演的警察隊長安德森便憑著這些情報,拘捕了很多潛在的殺人兇手。

但有一天,未來報告預言下一個兇手就是安德森!當然,安德森不甘心束手就擒,相反,他決定逃亡,並且盡力去證明自己是無辜的。雖然這是一部舊片,但可能有些讀者還未有機會觀賞,為了避免過度劇透,我不會說出結局。

相信熟悉神義論(Theodicy)的基督徒都曾經碰過這問題:「為甚麼全能、全知、全善的神會容讓罪惡存在?為甚麼衪沒有制止許多場災難發生?」新無神論運動大師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曾經以挑戰的口吻去質詢英國神學教授麥格夫(Alister McGrath):「 在911恐怖襲擊發生之前,為甚麼上帝沒有令劫機者心臟病發?」你可以將這個問題更推前一步:「為甚麼上帝沒有令911恐怖分子、希特拉、史太林、波爾布特、賓拉丹還是嬰孩的時候便已經夭折?」你甚至可以問:「為甚麼上帝不令到這些人在母胎中流產 ?」若是這樣的話,這個世界將會是一個完全沒有罪惡的烏托邦。

《未來報告》所描述的正是這樣一個世界!但到底這是一個真正的烏托邦,還是一個扼殺自由意志的極權社會呢?過去安德森認為被他拘捕的人是「罪有應得」,但那些所謂罪犯會心服口服嗎?直至有一天安德森成為受害者的時候,他才猛然醒覺,那些先知的未來報告是否絕對準確呢?他是命中註定要成為殺人兇手嗎?未來的事態發展能否憑著自由意志而改變呢?一個人是否有權得到第二次機會呢?我留待讀者去探索這些問題。

電子夢:擁抱更美好的社會?

《電子夢》科幻系列由10個獨立的故事組成,有趣的是,其中兩個故事的主題十分接近,但兩個主角對於同一性質的事件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反應。

其中一個單元劇名叫《人是甚麼》,原著在1955年面世,小說講述在遙遠的將來人類往太空深處殖民,西拉.赫里克上校是一名自私無情的軍人,為了掠奪外星的資源,他毫不手軟地屠殺外星人。在家庭裡面,他對妻子維拉十分冷漠,維拉要通過不正常的途徑才獲得性滿足。在一次軍事行動中,西拉領導的團隊中伏,幾乎全軍覆沒,只有西拉和他的一名部屬僥倖逃脫。

回到基地之後,西拉的性情大變,他對維拉溫柔體貼,兩人恢復了性生活,而且隨後西拉還表現出強烈的道德感。但軍方拘捕了西拉,因為他們懷疑西拉的身體和思想已經被外星人佔據。維拉明明知道眼前人並不是自己的丈夫,但在法庭上仍然為他辯護。最後西拉洗脫所有嫌疑而得到釋放,維拉接受並愛上這位更新了的丈夫。

另一個故事《父親的東西》發生在現代,原著在1954年出版,故事主角查理是一名年僅11歲的少年,他有一位慈愛的父親,但是,有一天他發現爸爸的行為十分怪異,隨後他驚訝地發現父親已經被外星人完全取代。這個新爸爸對他仍然很好,例如為他烹飪自己喜歡的早餐,教導他怎樣打棒球,提議在聖誕節期間舉家到很有情調的異地旅遊……。儘管如此,他無法接受這個與自己原來爸爸同樣美好的人,他並且發現其實很多地球人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被外星人佔據了軀殼,整個地球已經被滲透!結局是查理和朋友一起幹掉了貌似自己爸爸的外星人,並且發起抵抗外星人入侵的運動。

在現實中我們還未經歷過外星人取代地球人,然而,在歷史裡面,一個強權完全霸佔和改造另一個文化,卻是經常發生。滿清入主中原之後,旗人一方面保存了一部份中華文化,但另一方面又以鐵腕政策改變了漢人的生活方式,例如留髮不留頭。總體來說,康雍乾三朝是中國歷史的盛世,平心而論,滿清政府亦改變了一些明朝的不良制度和弊病,例如宦官之禍。難怪有些人好像《人是甚麼》的維拉一般,伸開雙手去擁抱大清帝國這位更好的「新丈夫」。許鞍華拍攝的《書劍恩仇錄》電影講述,最後除了陳家洛之外,紅花會群英全部被乾隆所殺,在太平盛世底下,反清復明彷彿是不合時宜。

1910年日本佔據朝鮮是另一個例子,由20世紀初期至中期,日本是全亞洲最高的文明和最強的經濟體,以效益來說,大韓文化融入大和文化似乎是利多於弊。然而,韓國人好像是《父親的東西》中的查理,無論「新爸爸」對自己怎樣呵護備至,始終日本並不是真正的父親,無怪乎一直以來韓國人的抗日運動此起彼伏,永無休止。

結語

狄克還有許多值得深入討論的科幻小說,這些小說都帶出了難以有終極答案的問題,例如真相的本質是甚麼?人的自由意志可以改變命運嗎?社會安全和個人自由的平衡點在哪裡?人類需要怎樣的身份認同?科幻小說的迷人之處,就是真亦假時假亦真,天馬行空的幻想,往往反映了無奈甚至是殘酷的現實。

上面提過的小說都是在1950至60年代成書,令我感到納悶的是,為甚麼在幾十年後人們才有興趣將這些充滿深度的故事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集呢?


[1] 電影Total Recall,港譯《宇宙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