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記憶
13/11/2025
專欄:有情無國界 (*所有文章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地區:英國
地區:英國

一向不太重視生日的我,在去年寫了<生日.感恩>一文,不僅記錄及數算過去的記憶及值得感恩的事情,亦讓我對生日多一點關注,這並不是對自己的生日,而是知己友人的生日。
這月某日在Signal 傳了一句「生日
」給友人,她的回覆:「謝謝你的記憶
」。想著是否應該寫「謝謝你記得」或是「謝謝你的記念」。但沉澱、思量了數天,這一句:「謝謝你的記憶」也確有意思。我們在「行得、食得、瞓得」的日常中,實在甚少或不會謝謝自己的腳、自己的口及胃、自己的手可以煮食、自己的眼皮能自如地蓋上,又能自然的張開…… 人過中年,善忘、「無記性」成了生活的日常。剛剛放下的東西,一下子就忘了放在那裡;出門前還記得需要購買的東西,但從超市回家後,才發現自己買了不少東西,就是忘了最初需要買的。趁仍有記憶時來「謝謝記憶」,真的意義非凡。
說實話,「謝謝你的記憶」應該說成是「謝謝電話的記憶」。把友人、知己、家人、摯愛的生日記在行事暦內,不用刻意翻查,它就能自動提醒。但在預設循環次數時,總是給我一點點猶豫。
少年人的生日可以預設循環六十或七十次,但六、七十年之後,大概我也不在人世給他/她道賀。同輩的友人、知己是預設二十還是三十次,似乎是在數算他/她的日子的同時,也是數算自己的日子。長輩們的預設是最令人苦惱,是個位數還是十位數?最後,就只好預設一百次,作為「長命百歲」的祝願。
友人問:「為何你的WhatsApp仍保留香港的號碼?」這除了是心繫852的區號外,其中號碼更隱藏了我出生的年月日。人愈大、離家愈遠就愈珍惜身邊人,若你/妳想把我的生日(或其他基督徒朋友的生日)也記在行事曆的話,請不用猶豫,在重覆次數的選項上,填上沒有結束就可以。因為在已復活的基督耶穌裡,死亡只是逗點,並不是句號。盼望著在永恆的天國裡,可繼續與你/妳彼此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