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實現預言@80後即食戀愛文化
近日,中華廠商聯合會青年委員會訪問了509名「80後」青年,調查發現,在追求期、戀愛期和分手復原期,分別有44%、43%和37%的受訪者付出的時間少於一個月,亦有近八成承認曾拍拖三次或以上。
近日,中華廠商聯合會青年委員會訪問了509名「80後」青年,調查發現,在追求期、戀愛期和分手復原期,分別有44%、43%和37%的受訪者付出的時間少於一個月,亦有近八成承認曾拍拖三次或以上。
自從臉書(facebook)成為現今流行的社交「場所」後,青少年紛紛上facebook開個人戶口,寫下個人資料,與人交流,結識新朋友,甚至發展戀情。由網絡走到街上,由虛擬到現實世界。我們在網上所展示的自我形象和身份,怎樣影響著個人成長,又怎樣改變我們與人相處的模式?
近日,香港青年協會訪問了過千名中一至中七學生,調查發現25%受訪者希望聖誕節「有拖拍」,少數更認為節日沒有愛侶相伴「好瘀」。青協亦指出,近期因「無拖拍」等戀愛問題而求助的個案有年輕化趨勢,甚至有初中女生擔心成「剩女」,寧願「求其拍下拖都叫有人要過」。
近年纖體美容宣傳如水銀瀉地,可謂向全港市民進行思想轟炸!加上傳媒一面倒地以女性身體為雜誌封面及娛樂報導主打,對青少年影響深遠!另外,有調查發現,若果意外懷孕,近四分一學生會選擇墮胎[1],反映不少年輕人均缺乏尊重生命的意識和對墮胎風險的了解,情況令人憂慮!而近數年因分手、「箍煲」失敗而發生的青少年自殘、自殺及傷害對方的個案有明顯上升趨勢,反映出「分手教育」的逼切性。
每逢聖誕新年等大時大節,均是少女未婚懷孕/發生婚前性行為的高峰期,雖然某些傳媒會循例呼籲年青人出席派對時要小心,避免醉酒/被落藥以致「出事」,但情況會否因而得到改善則成疑,因節日只是「出事」的催化劑,性觀念才是問題的癥結!香港青年協會訪問了一百零五名十至二十歲邊緣少女,發現近半受訪者發生首次性行為是因應男方要求,其次才是好奇心及受氣氛影響,而少女不懂拒絕的原因主要是怕被男友嫌棄或怕中斷關係而
「六小時第二宗 少女為情跳樓」、「女友提分手 青年跳坡傷」、「男子疑因感情問題割手跳樓」、「失戀女跳樓亡」、「失戀鬧跳樓『懸崖勒馬』」[1]……
由愛成恨,因感情破裂而產生的流血自殺自殘事件,現實往往比虛構的小說和電視情節更驚心動魄,例如早前的「青年殺女友伴屍數天跳樓亡」[1]、「青年刀傷變心女友三度自殺」
近二百名來自不同學校的老師、社工,在連續三個毋須上學的周未大清早,聚首一堂,不是參加甚麼聯誼聚會,只為好好裝備自己,應付青少年性教育工作的挑戰。事實上,處身於這個提倡多元文化、反建制的世代,踏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少都欠缺整全家庭的教養,對甚麼兩性相處技巧一無所知,卻蠢蠢欲試談戀愛的滋味,同時竟又發現「戀愛無分性別」的「潮爆」道理……,這一代年輕人就是這樣長大的!
以下是一個真實的個案,反映了一個母親發現自己的女兒原來是同性戀者的時候,一些普遍的情緒反應和掙扎:
我們所指的同性戀過來人,實際是一些已悔改,脫離了同性戀生活方式的基督徒。他們定意離開同性戀的誘惑,將生命交託給神。因著信靠神,他們低落的自我形象及同性戀的轄制,逐漸得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