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青少年的心性發展,建立健康的性態度
29/10/2019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整理及撰文: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1. 引言
在古代中國,學子入學的啟蒙書本是《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
一位服侍了同性戀者超過20年的精神科醫生康貴華(下稱康醫生),眼見社會上的輔導服務只提供「肯定同性戀」(gay affirmative) 的進路,缺乏提供選擇給那些不接受自己性傾向(egodystonic)的同性戀者,於是成立一個尊重同性戀者意願的非牟利機構「新造的人協會」,既出錢又出力為那些因同性戀問題困擾的人士提供另一個選擇。
本年4月15日,一眾同志團體成員硬闖本社辦公室,阻礙性教育教師訓練課程進行。兩個月後,他們重施故技,在社會福利署舉辦的內部培訓時到場抗議,對社署和當天的主講嘉賓康貴華醫生作出多項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