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貧富差距擴大

21/09/2023

樂施會:136萬人貧窮 貧富差距57.7倍

  (明報.20-9-2023)

失業率維持2.8% 47%受訪僱主預算增人手

  (星島網.20-9-2023)
 

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十分嚴重由來已久,但情況不但沒有改善,而且愈來愈惡劣,若以結果為目標,則證明政府一直以來的目標出現問題,以至結果與大眾的期望背道而馳。雖然表面上失業率及開工不足率仍然處於低水平,但很明顯很多基層人士、長者或低技術工人的收入一定很低,所得工資與其他專業人士的差距愈來愈遠大,最貧窮一成住戶家庭月入中位數僅2300元,較疫情前大跌超過三分之一,在職貧窮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大家可以想像,莫說一家人,就算一個人,每月的收入若只得2300元,如何應付近來不斷上升的物價?倒不如索性領取綜援可能更好!面對疫情之後已愈來愈多行業採用科技來取代人手,例如落單、付款、送餐和清潔等等,香港已邁向更大程度的網購和電子支付,低技術工種的需求將大幅度減少,不加大力度協助一些中老年人接受再培訓,他們根本很難找到較高薪酬的工作。

雖然過去幾年有大批的市民移民,在某些行業(如教師、社工、醫護和教牧)造成升職加薪、搶人才的熱潮,但由於這些行業必須有一定的專業訓練和學歷要求,很多人根本無法入行,其中一個解決方法就是輸入外勞,不過,外勞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政府不在培訓、挽留和吸引留學生回港工作等多方面對症下藥的話,香港的堅尼系數恐怕只會高處未算高。香港有不少行業的老齡化情況十分嚴重,例如小巴和的士司機,但只要他們的工資和收入繼續長期偏低的話,如何吸引更多年青人或想轉型的人士加入呢?整體社會的薪酬結構太過懸殊,最基層的員工入息太低,而一些專業的收費又缺乏適當的監管,最高和最低收入之間的差距莫說五十多倍、甚至百倍也可以,在私人機構政府較難干預,但在公營和受資助機構之中,肥上瘦下的情況亦非罕見,成為助長貧富懸殊的幫凶。而更諷刺的是,不少專業雖然薪高糧準,如中小學老師和大學教授,但離職和移民的情況仍然嚴重,連外籍英語教師亦嚴重缺人,可見單憑高薪亦未必能吸引人才,反而只能吸引一些只向錢看而對香港缺乏長遠承擔和感情的過客,更遑論有甚麼社會責任了,要靠高收入的專業人士和財團繳納更多稅項去支援基層和低技術勞工轉型,或透過不同形式去援助最低收入的勞工談何容易,惟有對香港有感情有遠象、以香港為榮的人和財團,才會願意為改善香港的整體社會環境和氣氛付上更大的代價。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