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佑牧師離世

20/07/2023

袁天佑牧師安息主懷

  (時代論壇.15-7-2023)

催淚煙中開放禮拜堂 袁天佑牧師逝世

 

(明報.16-7-2023)
 

袁天佑牧師的離世,除了引起教內的的迴響,在社會上不同的階層、以至其他宗教的代表也作出了正面的回應。其中最為人樂道的是他擔任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的主任時,開放教會讓不同的人(無論是示威者或是警察)在有需要的時候入內休息,真正做到教會的門為所有人打開的愛鄰舍精神。香港不少教會在某個程度來說其實都是十分內聚的,像是只供會員或會員親友參與的俱樂部或會所,多於中門大開,歡迎所有未信人士或非會友的信徒皆可以自由參與的會堂。當然,由於香港獨特的環境,寸金尺土,因此,很多教會都只能局限在樓上的細小單位,有些連基本會友也不能同一時間完全容納,更遑論接待其他人,亦由於地方細人又少,新來賓太過顯眼會令人不自在,因此,亦惟有大型教會才容易成為未有固定參與一間教會的信徒,可以較自在地參與聚會的選擇。不過,話雖如此,其實教會是否向他人開放,最重要的是同工、長執和信徒待人的態度和心胸是否廣闊,而不只是地方大小的問題,因為向外開放並不局限於星期六、日的聚會時間,更重要的是星期一至五,在教會一般沒有或只有很少聚會的時間,教會有接待街坊鄰舍,成為他們在狹窄居住環境以外,可以溫習功課、找人解悶、尋求協助、甚至只是「歎歎冷氣」的地方嗎?許多教會辛辛苦苦交租供樓,卻將教會的地方大部份時間丟空不用,又怎可以說是個忠心的管家呢?

袁天佑牧師另一個被人懷念的原因在於他的敢言和身體力行去關心社會,他曾經身居教會要職,需要和其他宗教的領袖和政府官員打交道,但這並無礙於他在有需要的時候會表達不同的聲音。作為牧者,教會領袖,對社會上所有的人能夠不亢不卑地宣講上帝的心意十分重要,在社會運動期間,他很樂意走到最前線關心有需要的學生和市民,牧養心靈有需要的信徒,真正做到羊在那裡、牧羊人就在那裡,作為牧者他不是在等待有需要的人來求助,而是主動去尋找有需要的人,香港有1300多間教會,但對香港社會的影響似乎十分有限,我們不能不撫心自問,究竟我們是關起門來建立會所,還是要成為牧養社區的會堂?過去幾年,袁牧師雖然已退休,但仍然沒有放下自己的牧職,除了沒有撇棄他的羊群,繼續留在香港之外,他仍然透過不同的渠道繼續為了公義發聲,令人敬佩。一個真正的牧者毋須一定要慷慨激昂,或只懂在安全環境下大聲疾呼,而是要成為在任何環境都繼續按照聖經的教導,作和平之子,溫柔而堅定地批判一切不合上帝心意的人和事的忠心僕人。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