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者

13/10/2022

研究發現本港牧者精神健康素養低於海外 建立「精神健康友善教會」需各層面支援

  (時代論壇 .6-10-2022)

香港開心指數回升至疫情前 半數港人抑鬱較去年升逾7百分點

  (am730.11-10-2022)

牧養是一個不容易面對的挑戰,特別是當牧者的權威已大不如前,會眾無論在聖經和神學知識都已普遍大幅提高的年代,再加上互聯網的發達,牧者的言論和引用的資料是否準確,會眾很快便能查證,難聽一點說,公開講道和發表意見,往往和接受公審沒有太大分別。正所謂言多必失,一時口快講錯說話,無論是背錯了經文的章節,說錯了人名、地名,甚至因為精神欠佳而「發台瘟」,講得有點混亂亦並非沒有可能。若有人故意挑機、雞蛋裡挑骨頭,要找出錯處並不困難,壓力指數可以說不小。再加上社會運動帶來人與人之間的撕裂,家人之間、會友之間的磨擦甚難處理,疫情又令很多教會日常的運作受到很大影響,需要不斷應變及回應不同的需要和意見,要一一認真面對並不容易,若遇上難纏的長執和會眾,真的是「人都癲」!

不過,正因如此,這也是牧者反思何謂牧養的好機會,今時今日,真的有心追求聖經知識的信徒,要看一些有份量的書、上網學習一些有深度的聖經及神學教導、以至聽一些激勵人心和有啟發性的講道亦不困難。牧養中最花時間、心力的其實是同行。香港信徒的問題往往不是聽得不夠多,而是實踐得太少,而大家的信仰生活多著重在教會內的生活,如崇拜、主日學、團契、小組、詩班和敬拜隊的質素;卻忽略了信仰在家庭、職場和社會的實踐,以及如何以信仰回應我們每天遇到的生活問題。牧者在教會以外,究竟能否關心會眾的生命,陪伴他們同行,為他們打打氣、為他們面對的真實處境祈禱,可能比起一篇講道更有影響力,好的牧者就是認識他的羊的牧羊人,而不是只停留在講壇之上,不吃人間煙火的講員、明星。當然,教牧要面對的會友人數一般都不會太少,單憑教牧無法應付所有會友的需要,不過,牧養其實亦不是牧師的專利,長執和組長亦可參與其中,教牧不是會友所有疑難的答案提供者,而是陪伴信徒一起實踐信仰的導師,也許今日教會最需要的是同路人而不是十項全能的牧者,以抒解大家的抑鬱情緒,當然,教牧本身其實亦需要同行者,讓他們的情緒和需要被聆聽及諒解,教牧不是聖人、更不是神,有軟弱、有需要亦十分正常,從另一角度看,正因他們都面對困難、面對抑鬱,才能更設身處地去關心和幫助有需要的會眾,更加「貼地」去鼓勵自己和會眾尋求幫助。

回到:每週社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