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承傳——小腳印尋根の體驗
孩子每天返學放學,放假忙著功課作業興趣班等。有沒有想過孩子也需要知道作為香港人,我們的上一代的生活是怎樣的呢?
「愛的承傳——小腳印尋根の體驗 三代共贏體驗計劃」為高小及初中同學以及其父母而設,透過一系列親子活動,嘗試去經歷香港上一代人的不同的生活,感受香港傳統精神,承傳尊重、包容、關愛、堅韌、團結等特質,將和睦健康的氣氛推展至整個社會。
1) 尋漁。樂網:從捕魚體驗堅毅打拼
身處國際都會,我們是否已忘記香港當年只是一個小漁村?當時漁民努力打拼,其堅毅精神及傳統智慧,如何連繫著年輕的一代?我們會到南丫島漁民文化村,乘坐舢舨到西貢、大澳或香港仔,經驗與大魚搏鬥、拉網捕漁的一天。
日期:2015 年 8 月 22 日 (六)
時間:上午9時 至 下午4時30分
地點:南丫島(尖沙咀集合及解散, 詳情另行通知)
對象:小四至中二生及其家長
費用:每位80 元 (大小同價,包旅遊車、船費、文化村入場費、導賞團及午飯)
名額:60人
截止報名:2015 年 7 月31 日(五)
2) 農夫也瘋狂:深耕細作,織稻草人,享受收割
常聽到老一輩說:粒粒皆辛苦。農夫有什麼辛酸?為甚麼農田耕作業會式微?我們會下田協助,製作稻草人和收割農作物,過程中學習規矩步驟、表達和處理別人不同意見……也會反思土地保育的價值。
日期:2015 年 9 月 26 日 (六)
時間:上午9時 至 下午5時
地點:東涌 (集合地點將另行通知)
對象:小四至中二生及其家長
費用:每位50 元 (大小同價,包旅遊車、入場費、導賞團、工作坊及午飯)
名額:60人
截止報名:2015 年 7 月31 日 (五)
查詢: 2768 4204 余先生或吳小姐
以上活動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贊助及鳴謝公民教育委員會
This free picture slideshow generated with Smilebox |
香港這大都會的前身只是小漁村,亦曾有農業發展,因著經濟發展,這小漁村於數十年間演變成為世界知名的商業城市。對於過去的文化,年少的新一代未必知道;如要體會這些文化,就更加困難了。為此,明光社舉行了愛的承傳--小腳印尋根之體驗親子活動,讓家庭一起去嘗試及經歷香港上一代人的不同生活,感受香港傳統文化,承傳尊重、包容、關愛、堅韌及團結等特質。
小腳印 活動一 - 尋漁。樂網:從捕魚體驗堅毅打拼精神
日期: 8月22日 (六)
地點: 南丫島漁民文化村
一行十多個家庭於旺角起行,經過一個多小時車船接駁路程,最後來到南丫島的漁民文化村。我們為他們精心安排了一整天的三步曲。
1. 細賞文化村
由專人帶領參與者漫步建於海上的漁民文化村,並分組遊走於魚排、各養魚區及古漁船。
在不同的魚排,可以看到一些經常在香港區域找到的大魚,而文化村亦預備了一些小鮮魚讓小朋友餵飼大魚。小朋友亦可在此摸摸海星及鱟,了解一些特別的海洋生物。
走進古漁船,小朋友最開心的就一定是拉起船桅升帆出海的動作了,彷彿真的帶領著各人出海捕魚!但當走進光線缺乏的幽暗船艙卻發現另一番景象,看到花仔(未婚的兒子)房與花女(未婚的女兒)房的大小分別,卻突顯當時漁業重男輕女情況。而細小的廚房、廁所及終日搖擺不定的船身,讓大家體會到終日以海為家的漁民生涯並不易過,面對陰晴不定的天氣,生命的安危也缺乏保障。所以,漁民一家的生活,就是靠互相守望,以信心一起渡過每個風浪。
2. 親子合作製鮮鹹魚和織彩繩
父母與小孩子一起醃製鮮魚,小孩子起初不太敢接觸被劏開了的魚兒,但後來戴上了膠手套,與父母一起,就能夠把鹽完全的覆蓋在魚肚內及魚身的外邊,盡心地完成步驟。過程讓他們了解到在沒有冰箱的年代,漁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保存漁獲,藉此珍惜每一份收穫。不少家庭在回家蒸煮自己醃的鹹魚後,都對其味道讚不絕口!
而在織彩繩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小孩子及父母一起合作,一邊負責先將小繩子扭動,另一邊之後也要慢慢扭動,將扭好的小繩再扭成一起變為彩繩,讓一家人領略到合作及協調的重要性。
3. 出海捕魚
由漁民帶領家庭出海,並細心示範如何撒網捕魚和以水樁趕魚。小孩子們也跟著撒網,學習趕魚。在收網的時候,可能是烈日當空的緣故吧,只能捕捉到一隻小蟹……小孩子失望之餘,相信亦能深切體會到捕魚這行業,雖然辛勞工作並不一定會有豐富的收獲,亦要配合經驗及合適的時間。
小腳印 活動二 – 農夫也瘋狂:織稻草人,享受耕作
日期: 9月26日 (六)
地點: 東涌綠機田
這一回,十多個家庭不懼四十度(農場溫度計顯示當地溫度為四十度)的炎熱天氣,來到一個有機農場體驗農夫的「耕辛」生活。
一)一切從欣賞開始
導賞團的何先生帶我們各人走進田中,以觸覺及嗅覺去發掘種植在有機田的香料葉,並且在田園中找尋一些特別的顏色、聲音、形狀及手感不同的植物,讓參與者在田中自由地走著,期待發現有趣的植物。
耕種的地方,由於處於東涌土地發展地段的旁邊,參與者也慨嘆一邊在細賞綠色植物,另一邊卻聽到鄰近發展商的建築噪音。
二)製作稻草人與開墾土地
一眾家庭分兩隊分別製作稻草人和開墾荒地。這邊廂大家努力地製作稻草人,由定好支架開始,再加上稻草令它變胖一點,家長們都與小孩子一起動手,並為其披上彩布及帽子,維妙維肖!
而另一邊廂,開墾的工作就十分不簡單。在微風及樹蔭之下,家長與小孩子一起拔草及耙泥翻鬆泥田,再加上雞屎肥料及芥菜種子,最後再合力灑水才完成這項艱辛的工作。
小孩子們在分享的時間的表達最為真實,他們真的覺得在四十度天氣下耕田實在太辛苦,完全不想做農夫;當然,他們也體會到為何耕作這行業會式微。小孩子知道了農夫的辛勞後,更會珍惜大自然的環境及現時仍然堅持以有機方式種植的農夫,為我們所種的蔬果。
以上活動由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贊助及鳴謝公民教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