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的看法
31/08/2012
我們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的基本信念
- 我們支持人人平等,同意社會應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例如接受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但不同意以反歧視為藉口,將一些基本權利無限擴張。
- 我們反對歧視任何人(包括同性戀者),亦反對任何人因為價值觀念不同而對對方採取暴力、惡意中傷、攻擊及衝擊行為,但不同意將一些因價值觀念不同而產生的合理差別對待及批評視為歧視。
- 我們尊重個人的自由,但個人亦必須尊重社會大眾的倫理價值觀念,對一些影響社會倫理道德深遠及具爭議性的行為(如同性戀),非刑事化已反映了社會的多元及寬容,我們不同意將這些行為具爭議性的群體與其他社會公認的弱勢群體(如老弱傷殘)混為一談,並予以特別保護。
- 我們認為宗教、良心及言論自由是自由社會的重要基石,任何人不應因為基於信仰及倫理觀念而作出的評論受刑事處分。宗教團體及基於特定信念成立的會社,有權因為其信仰及倫理觀念,決定是否接納一個人成為其會員及僱員,以及為何人提供服務(除非有關服務為壟斷性質並影響個人的基本權利,如接受教育及醫療)。
- 我們深信關懷互愛有助消解人和人之間的矛盾,我們雖然不同意同性性行為(特別是肛交),亦反對同性婚姻及向青少年灌輸同性戀乃天生、正常及不能改變的性傾向等觀念參 《 認.同 關心同性戀 》。但我們鼓勵更多人對同性戀者表示關懷,對需要幫助及自願改變的人提供協助,並鼓勵教會團體投放更多資源於有關服務參《十位勇敢的兒女》。
我們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的憂慮
- 很明顯有關法例會對具爭議的同性戀行為作出正面肯定,對青少年及社會倫理價值觀念帶來負面影響。
- 根據外國經驗,有關法例會造成逆向歧視的情況參《逆向歧視小冊子》,對不同意或不支持同性戀的人士造成逼害,並造成寒蟬效應,最終更會因為政治正確的緣故,而出現阻礙一些專業人士為希望求助及脫離同性戀行為的人士提供服務;亦阻礙有關同性性行為與愛滋病關係的討論及研究。
- 近年有關肛交問題的司法覆核,正好讓大家看清楚同性戀議題的複雜性,它不單牽涉所謂個人權利和自由;兩個人是否真誠相愛;更牽涉公共衛生和心理健康;以及婚姻及家庭制度等範疇,牽一髮而動全身!而性傾向歧視的大原則(即同性戀者和異性戀者應享有完全一樣的對待)一旦確立,大家根本已沒有理據反對同性婚姻及領養,若果政府不主動提出立法,同性戀者亦可以根據性傾向歧視條例要求司法覆核,屆時法官將會如何判決,大家應心裡有數!至於其他小眾的性傾向亦會陸續倣效,造成骨牌效應,有關條例最終會導致現有的婚姻及家庭制度全然瓦解,對社會的倫理道德造成深遠的影響。
我們的一些觀察及建議
- 同志團體雖然經常強調他們受到歧視,但並未能提出一些具體、可追查及獲公眾認同的個案。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目的只是逼使社會人士完全認同同性戀。
- 社會人士對同性戀者的接受程度已提高(但不等如認同,更不等如希望見到下一代視之為完全正常及參與同性性行為),社會上很少出現刻意針對同性戀者的非理性行為。
- 我們詳細審視同性戀者提出的訴求後,認為政府只須就現有條例作出修訂,便能解決他們某些主要的訴求,而毋須另立一條具爭議的法例,我們嘗試將他們的訴求表列如下,供大家參考:
訴求或困擾 | 《性傾向歧視條例》能解決此問題 | 備註 |
1. 伴侶過身後,未能如已婚異性伴侶般,配偶可領受伴侶的資產 | 否 (這應是伴侶法或婚姻法所賦予的權利) |
由於不屬夫婦關係,本港其他異性同居伴侶亦面對同樣狀況,建議他們可按遺囑條例第30章預先訂立遺囑,以確保指定人士可於自己過身後,承繼其遺產。 |
2. 過身後未能與伴侶安葬在一起 | 否 (這也不是歧視條例所規管的) |
建議修改現行法例,容許兩位非近親關係之死者一起安葬,只要他們兩人生前同時有此意願及共識,共同簽署有關文件 |
3. 伴侶住院時,因不是直系家屬關係,未能知悉伴侶的病況,以作適當的照顧及關懷 | 否 (這關乎醫院指引的問題,並非歧視條例所規管的) |
建議醫院方面修改指引: 1)入院時要求病人填下准許知悉其病情之有關人士(如該人非直系親屬) 2)如屬急症以致病人未能完成(1),可酌情處理特殊情況 這樣不僅是同性戀者,其他異性伴侶、在港無親屬人士亦可適用 |
4.1) 未能以「家庭」名義申請公屋單位 |
否 (這應是伴侶法和婚姻法所賦予的權利) |
由於不屬夫婦/ 家庭關係,本港其他異性同居伴侶、共同居住生活的友好亦面對同樣狀況,有關的政策總不能無限延伸。 |
4.2) 伴侶去世後,未能繼續其有關公屋單位之租住權 | ||
5. 同性伴侶關係不被認同,未能申索已婚人士免稅額 | 否 (這應是伴侶法和婚姻法所賦予的權利) |
由於不屬夫婦/ 家庭關係,本港其他異性同居伴侶、亦面對同樣狀況,有關的政策總不能無限延伸。 |
6. 因性傾向身份於街上被挑釁甚至毆打 | 否 (沒有關係) |
建議應報警求助,本港的法例已足夠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 |
7. 不敢向父母或他人表明自己的性傾向 | 否 (沒有關係) |
看不出若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有關人士就會有足夠勇氣去表明自己的性傾向的關係,難道若父母或他人不認同其身份,就可以《性傾向歧視條例》向他們作出投訴?這樣,條例的訂立又豈非「強逼他人認同及接受某一價值觀念」? |
8. 因性傾向而被無理解僱 | 現有條例已保障 | 現時僱傭條例已保護任何僱主不合理解僱員工,若須修例加強保障,應惠乃所有僱員而非單單是同性戀者。 |
本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