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於未然

──如何導引青少年免於援交陷阱
採訪及整理:張勇傑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27/07/2009

本年初有調查顯示24%的初中生接受援交行為,[1]而援交少女最小更只有十三歲,[2]情況確實令人擔憂。社會大眾普遍認為需為青少年提供更全面的性教育,那麼,老師、家長和牧者可以為現今一代的青少年做些什麼呢?
 

價值觀教育的堡壘

老師是一所津貼中學的副校長,他表示援交少女的價值觀已被扭曲,將肉體關係看得太輕,而將金錢與物質看得太重,所以要加強道德和價值觀教育。「學校並不是要告訴學生援交是對與錯,而是由道德和價值觀教育出發,強調人的價值並不是建基於金錢。」
 
「老師在早會、週會、德育課時會分享有關做人處事、金錢管理等的價值觀……每年性教育週都會開放空間讓同學發問一些尖銳問題,老師也會刻意和學生討論一些敏感的題目。」除在正規課程內作提醒和價值觀教育外,學校也為學生安排了不同的暑假活動,讓學生過一個充實的暑假,避免在假期中作出偏差的行為。
 
陳老師表示校方十分關注學生對性的看法,如發現學生有援交行為,學校會安排該名學生信任的老師和該學生傾談以了解事件,及為該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幫助學生重建正確的價值觀和投入校園生活;學校也會為其他知情的學生進行教育的工作。
 
「在個人跟進方面,學校不會用教條來訓導學生,記學生缺點;而是由輔導老師與有關同學傾談。」陳老師相信惟有家校合作才最能幫助學生,所以學校一定會通知家長有關學生的偏差行為,並由家長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法律行動。
 

實踐家庭性教育 

受訪的五位家庭主婦,她們對援交的認識不深,但卻有一套教養子女的方法。以下是她們的心得:
「家庭教育很重要,幫子女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子女會有樣學樣,所以家長要作子女的好榜樣。」「我在女兒三四歲時已教她要保護自己身體,若有人摸她的私人部位要推開他。」「有一日女兒說她的同學買了一個六百元的名牌銀包,我便問她的看法,引導她思考,幫助她慢慢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這個性態度漸趨開放、追求物質享受的社會,父母要以身作則,靈活運用周遭的事物作教材,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這很在乎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你愛子女他們是知道的。」子女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父母的愛,為子女提供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我們只看新聞節目和益智的綜合節目。」「我家中有一個協議,就是各人都不會關上房門,子女做功課、講電話、上網都會開門,我講電話也不介意他們聽。」面對來勢洶洶的傳媒文化,家長處於一個被動角色,一個又一個「出位」的廣告令她們很不滿。她們盡力提供一個適合的環境讓子女成長,避免子女在心智未成熟時接觸不良資訊。
 
若子女真有援交行為,五位家庭主婦均表示會很驚訝和傷心。「輔導她轉回正路是最重要的。」「問清楚她的原因,不要一次定她死罪,慢慢援助她。」儘管子女的行為傷了父母的心,但她們不約而同地說:「我會更加愛她。」
 

建立信任的關係

臨床心理學家陳國平博士是中華宣道會恩友堂的主任牧師。有二十多年輔導經驗的陳博士表示傳媒和社會文化會塑造人的道德觀念,如電視劇集中隨便的男女關係令人的道德界線變得含糊,將男女間的親密關係看得平常,影響配偶間的忠誠和信任,活在一個沒有準則、安全感和歸屬感的世界。他解釋良好的親密關係能建立安全感、自信心和對人的信任,但援交行為卻使親密關係的觀念變得模糊。
 
陳博士認為新一代青少年對人已失去信任,所以他們喜歡即興的享受和擁有的感覺。家長需要建立兩代之間的信任,而信任是需要時間建立的,父母應多陪伴子女,承諾子女的事一定要做到。
 
陳博士指出後現代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道德指引,所以要為青少年建立清晰的指引,教導他們分辨是與非,訂下清楚的界線,讓他們知道什麼事可做不可做。他以金融海嘯作例子,說明自由市場、過度寬鬆的制度會帶來很多後遺症,所以需要加強監管和提供清晰的指引。陳博士將此引用到個人發展上,認為要為情緒、自尊和信任重新下定義,在自由與管制中重建新的準則,讓下一代可以更平衡地生活。
 

 
我們在慨嘆青少年的道德觀念日漸衰敗之時,亦要反省我們提供了一個怎樣的環境讓他們成長。我們或許不能影響社會的風氣,但我們能由家庭出發,從小培養子女正確的價值觀,並由學校鞏固他們的觀念,讓他們在成長階段中不致隨波逐流,能抗衡世俗洪流的衝擊。
 

 

 
[1]2009/02/23,《新報》,A2 要聞,<七成認同未成年性行為24%初中生接受援交>
[2]2009/06/01,《星島日報》,A04 要聞,<13歲援交女搵工網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