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泥淖 拓另類出路

明光社七周年研討會
許惠敏   |   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
13/07/2004

 

屈指一算,已經踏入第七個年頭了!七年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日子,七日是上帝完成造物工程後的安息日,「七」在基督教傳統上象徵完全;對七歲大的明光社而言,當然不是「罷了!就此作息」的宣告;相反,卻是要力臻完美的鞭策,繼續回應時代需要!

2004年香港的初夏,悶熱的天氣與鬱悶政治氣氛,同樣令人煩厭。置身爭吵不休的政治旋渦中,教會又豈能隔岸觀火,甚至不聞不問?明光社於5月29日假香港宣道會北角堂舉行的7週年記念研討會「跳入漩渦,走出泥淖」,由時代論壇社長李錦洪先生、中文大學崇基神學組副教授龔立人博士及浸會大學宗哲系助理教授關啟文博士主領討論,為對抗性的政治困局尋求出路。

約有300人出席的研討會,在明光社義務同工陳永浩領唱的《選擇生命》的歌聲中開始,並再三重申主題是「走出泥淖」,而不是「走出?鬧」。他以這樣的一句諧音笑話,輕鬆地點出理性討論的大前提,紓緩了一場「政治爭拗」即將開始的緊張氣氛。

擔任主持的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開宗明義指出,在這紛擾的世代中,香港教會在爭取民主、人權與自由時,更要有道德勇氣去批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雖然得罪朋友比批評敵人需要更大勇氣,但在政治表態前,應先澄清理念,才討論落實問題。

李錦洪認為對民主、人權與自由的追求,是社會公義的尋求,合乎神的心意,也是天國在地上的實踐。他以阿摩司書5章24節:「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勉勵會眾,始終不懈、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主持公道,持續發揮教會守望(監察社會)、調控(疏導不滿情緒)、沉澱(累積經驗)、貫通(彼此關顧)的功能。

龔立人表示,過份強調個體自主性,使人漠視所屬社群文化和傳統的價值,並對其責任,民主的推行需要一個道德文化架構去承載。他語重深長地道出,新黑暗時代已經臨到,野蠻者並非在外圍等待,而是已管治了一段時間。教會的責任不是使民主運作得順暢,而是挑戰任何制度裡的荒謬;不只是積極推動民主運動,更要努力參與塑造社會的文代道德架構;不只是批判政府的不是,更與它一起塑造美好社會,才是追隨上帝的使命。

關啟文認為,教會應在大方向上支持民主化,批判不尊重人民意旨的權力,但也需以道德力量制衡自由人權的濫用,防止極端自由主義以人權作幌子,提倡賭權、妓權等,破壞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最後,他以「路漫漫而修兮,任重而道遠」作總結,希望多些基督徒一起探索與討論,研究如何在專制文化和泛人權文化兩個極端外,摸索出第三條路。

正如討論期間一位會眾所言,我們已無可選擇地處身漩渦中,關鍵是如何能像明光照耀,推動基督徒盡應有責任去關心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