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到盡
生命倫理雙月刊 9期 (p.4)
某日與北美友人閒聊,談及去年年底其集團向員工送贈年終禮物,竟是一部新型號的手提電話,最出奇是我這位友人打算放棄不要!原來,過去兩年,該集團都有送贈新型號的手提電話給員工,因此友人家中已擁有兩部(非賣品),再來一部亦用不着,而其他禮物的選項也用不着,又沒有合適的轉贈對象,結果他選擇放棄不要。
我潛意識的「香港精神」告訴我:為何不先取了,遲些再看看有沒有轉贈對象?這份稱為「禮物」的用品,豈不是「應得」之物呀!就算現在用不着,將來也許用得着。但想深一層,我這種即時反應,還不是反映了自己那種「貪婪」的本性,能取多少就多少,這本是我「應得」的份哩!反之,朋友的處之泰然,又反映了那份知足常樂,對了,既然用不着又何必擁有!
以色列人也經歷過這種考驗與挑戰。在出埃及地往迦南美地的途中,身處曠野,神賜下「嗎哪」作食物,吩咐眾人早上收取自己吃的份量,多收也無用,因餘下的翌日會生蟲發臭。除了第六日取的雙份可留作安息日享用外(出埃及記16章)。
上帝真幽默,你的份就是你的肚皮,各人吃的份量縱使不同,卻是平平等等的飽飽足足,這是一種何等特殊的公平觀念!相對我們沿用的概念將資源平均分配等於公平,更勝一籌。
今天,我們社會集體的貪婪氾濫,危害眾生。「賺到盡」成為社會所崇尚的作業模式及座右銘,集團業績只有向上看漲的評估,股東利益成了埋沒良心的藉口。公平離我們遠矣!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主辦2011年研討會
80傳說——如何牧養通識新一代的信徒
2011年5月27日(五)9:00am-5:00pm | |
香港童軍中心(九龍柯士甸道童軍徑1106室)
$250(包括場刊、講義及當日自助午餐費用)
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2011
Web3.0@80、90後互聯網與青少年的互動與起動 |
|
圓桌會議 由年青信徒的價值觀談起 何敏超先生 年青信徒 梁恩榮博士 香港教育學院教育與領導學系副教授 譚溢泉牧師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大埔堂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