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貧窮兒童一起夢飛行的「師友計劃」

訪問: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3/11/2017

香港的貧窮問題嚴重,影響的不單是成人,甚至是他們的下一代,也就是所謂的「跨代貧窮問題」。兒童及青少年可能因為家境有困難而缺少接觸社區的機會。為此,一向關注城市中的貧窮人和基層需要的城市睦福團契於2010年開展「師友計劃」,鼓勵弱勢社群的兒童規劃未來、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自信,確立自己有能力為夢想而逐步前行,至今已有八百四十多位兒童及青少年受惠。

「師友計劃」由勞工及福利局資助,是一個為期三年的兒童發展基金計劃。當中有三個元素:

  1. 學習儲蓄:鼓勵參與計劃的兒童及青少年(下稱「友員」)儲蓄,在兩年裡每月儲蓄$200,完成後會獲得相等之金額及獎勵金;並可在第三年開始使用,實踐其個人夢想及計劃;
  2. 友師同行友員與一位擔任「友師」的義工作配對,透過每月定期交流、經驗分享及指導,讓學生獲得協助及關心;及
  3. 個人發展計劃:透過培訓活動及友師的協助,友員須定下短期或長期的個人發展計劃,計劃未來。

城市睦福團契總幹事鄺玉婷(Catherine)指出,「師友計劃」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讓貧窮家庭的孩子在計劃的三年中有機會多去嘗試生命的可能性,藉著友師的協助及引導擴闊視野,讓他們發揮潛能及興趣。藉著學習、嘗試及成功的經驗,讓友員思想自己的可能性及建立信心,運用儲蓄的款項實踐個人發展目標,同時透過累積無形資產,如正面態度、個人抗逆力和才能,社交網絡等,他們可繼續成長,規劃人生。

友師除了需由牧者推薦之外,Catherine指出「承諾」的重要,因為友師需要在計劃的三年內付出時間去關心友員,每月要接觸最少一次,也要接受一些基本訓練。計劃的對象亦包括友員的家長及友師。「曾經有友員在參與的三年裡痛失親人,友師自己亦是單親媽媽,就把自己照顧家庭的經驗向友員的家庭分享。」Catherine 認為友師與友員及其家庭亦可互相了解及支持。

Catherine更特別分享到有一位友員的媽媽患病,該友員希望將來從事醫護的工作。在配對的過程中,他配對了一位醫生作為友師,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醫護界。友師更鼓勵他,讓他明白人生中有很多可能性。友員感受到關心及鼓勵,其後更修讀相關的課程。

 

參與教會——宣道會屯門堂

宣道會屯門堂(屯宣)社區關懷部潘斯剛傳道認為,社關第一件事就是要去改善貧窮問題,因為貧窮會影響人的自信及其身心靈。他希望身處貧窮的青少年及兒童能有向上流的機會,裝備自己,讓自己有夢想及目標。潘傳道在2014年起安排教會的弟兄姊妹參與睦福的兒童發展基金計劃,在當中服事了30名友員。

屯宣安排的不止是一對一的師友配對方式,在友師的背後更有兩名組員協助,其他小組組員亦會參與。潘傳道認為計劃除了可以幫助友員及其家長外,更可讓教會弟兄姊妹親自去了解社區的貧窮問題,在參與扶貧中亦同時教育青少年,學習如何與他們相處,作見證並傳遞福音。

友師不單可以參與由睦福安排的定期活動,友師或其組員也可以自發提供一些活動給友員及其家庭。潘傳道分享教會有位有心人在戲院包場放映電影「小屋」,邀請友員們及其家人一同欣賞。他認為這活動很有意思,能很快聯繫到友員們,容易實行且又可以傳福音。

 

友師感受及得著

參與計劃的屯宣弟兄姊妹中,有一位退休教師盧維新弟兄(盧Sir),他坦言退休後時間比較充裕一點,可以有多些時間慢慢去了解他的友員,雖然兩人年齡相距較遠,但盧Sir不認為這是一種阻力。

「這位友員很文靜,開始時比較少說話,是需要較長的時間去與他相處,他才慢慢開放自己,做到互相溝通。」盧Sir了解到只要付出耐性,默默地關心這位中學生,也能和他成為同行的好朋友,甚至能向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和興趣,並為他的前路選擇提供意見。

盧Sir慢慢流露出來的愛心,也感動了這位友員,甚至更成為屯宣青少年牧區的一份子。三年計劃完結後,他們仍是好朋友,會定期聚會談天呢!

 

來年睦福需要友師的人數:

2017年: 20位友師

2018年: 220位友師

2019年: 220位友師

 

兒童及青少年能健康茁壯成長,需要家長及同行者一同扶助。我們見到社會上有很多需要,也有機構的努力製造機會讓我們參與。大家會願意走出一步,與他們一起同行嗎?

關注範疇: 
貧窮
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