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人尋味的第42段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通識教育系助理教授
08/02/2013

上屆政府提出六項優勢產業,得到社會認同。經過四年的推動,過程中有若干問題需要檢討,例如醫療人手不足,教育應否作為產業看待,社會上存在分歧,在滿足本地需求和發展這兩項產業之間也有矛盾。「經濟發展委員會」將檢討產業發展策略和政策,訂出建議。

2013年《施政報告》第42段

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後,各界的焦點都在於他「信唔過」,土地政策遠水不能救近火、缺乏亮點等。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於報告中第四十二段,特別敏感,也有點意見。

教育應是一個「產業」嗎?這幾年來,當教育變成了一個著重衡工量值,只看營運效益的「生意」,學習成為了增值和資歷競賽歷程,這委實是對教育的無情扭曲。特首競選承諾中,曾說教育不是開支,是對未來的投資,也認為教育是長期的工作,需要長遠規劃。特首說教育不應是一個「產業」,這當然是好的!立法會也早在上年十二月中,已有「重振本地教育質素,停止教育盲目產業化」的動議。可是,《施政報告》的教育部分卻叫人失望:十五年免費教育、停止殺校、增聘老師及小班教學落空,政策大都是停留於設立委員會作研究的階段--這就是教育的「鞏固期」嗎?報告中說「經濟發展委員會」將檢討「教育產業」,但委員會中竟然一位教育界的代表也沒有,試問委員會又會如何檢討教育發展?

到教育局解釋教育政策的文件(立法會CB(4)318/12-13(01)號文件),更是流水帳得可以。除了只在第一段寫了些口號式的教育理念外,整份十四頁的文件,通篇都是各類教育發放資源和執行的細目。這五年我們的教育理念是怎樣?我們怎樣去教好學生「德、智、體、群、美」?如何教好學生獨立思考,避免再有類似國教事件的發生?今日我們的社會這樣看重誠信,我們應怎樣培養同學具有國際視野,也具有如廉潔及公義等的香港核心價值觀?

教育被「鞏固」就夠

現在,筆者最怕的是教育不止「產業不再」,更會被「縮沙」:由皇后山收回私大發展的傳聞,到浸大爭取用地困難重重,筆者想,真的只能祈願教育只是被「鞏固」就好了……

最後,筆者也得要申報利益一番:特首是筆者足足二十多年前畢業的師兄。筆者與他接觸的機會,只限於少數母校和校友會活動。對於他的施政和誠信,筆者實在不想多加一句私見,但有一樣是真實的:作為校友,筆者所認識的梁學長,的確為母校、校友和同學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作為一個學弟,筆者真心相信你對教育還有憧憬,但同時也得告訴你,就是位於極缺學位校網的母校,年前也「被同意」統一縮班。特首師兄,晚輩不敢太有期望,但也請不要讓大家太過失望。
 

曾經刊載於: 

星島日報 8/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