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歡樂」遇上性教育之後……

——專訪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
許慧敏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0/09/2005

學校推行的性教育一向為人所詬病,每每教人搖頭嘆息,批評之聲不絕於耳:陳腔濫調、乏善可陳、空談理論、騷不著癢處、內容沉悶、保守……連兩位具有性教育實戰經驗的老師,亦期盼能徵得一些有趣的性教育教案,讓學生們歡歡樂樂地「知情識性」。然而在歡樂之餘,更重要的還是活動背後所傳遞的價值觀;使用安全套的技巧絕非禁忌,問題是要釐清為何要教;要老師說性並不困難,如何負責任地與學生談性才是關鍵所在。
 
本期燭光網絡請來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兩位輔導組老師,梅嘉耀副校長及梁澤豪老師現身說法,分享他們在學校推行性教育的經驗,談談為何要推行?理念何在?期間會面對甚麼困難?如何克服?
 
梅副校長表示,近年學校由初中便開始在不同學科滲入性教育課題,例如成長課、綜合科學科、宗教教育科及班主任課等等。中一的課程編排著重自我認識、一般交友及社交距離(兩性及同性);中二課程則開始談及兩性相處、界線,亦會涉及拍拖戀愛;中三課程更會涉獵婚前性行為及墮胎問題;中六課程打算由個人推展至社會層面,探討色情文化、同性戀及家庭婚姻等議題。
 
為甚麼獨欠中四及中五兩個級別?他坦言,學校仍需不斷摸索切合本校學生需要的性教育課程,由於高中課程編排緊密,而性教育課程又滲透不同學科,少不免需要課堂調動以作配合,故較難有空間發展;事實上,學校還是去年才嘗試將性教育推展至中六。
 
梅副校長指出,以學校現有的人力資源,要發展全面的性教育並非易事。例如中一的課程,若由輔導組老師設計教案,不同學科老師須要了解課程設計概念,好作準備教授有關內容,並適切回應學生的提問及加以跟進,才能以跨學科形式推行,必須循序漸進,且要不斷檢討,各級別課程內容的聯繫亦不容忽視,否則課程發展便缺乏持續性!
 
他又補充說,當內容涉及一些敏感性課題時,例如涉及婚前性行為及墮胎問題,很難要求所有老師均具備相關的知識、教授技巧及心理準備,學校惟有假手於人,以承包制邀請坊間機構協助舉辦工作坊。不過「外判」也不代表學校「翹埋手」不理。他強調,若要達到理想果效,老師須了解工作坊內容、觀察學生反應、加以跟進及檢討。
 
既然困難重重,何以學校仍繼續堅持?梅副校長認為,無論學校教與不教,活在資訊爆炸的年代,學生每天都會接收從四方八面而來的傳媒資訊,作為教育工作者實有必要提供另一套價值觀,以免他們照單全收,一面倒地受不良的性資訊影響。
 
何謂學校的「另類選擇」?重要性何在?「其實性教育應由自我認識開始,了解個人與別人性格、特質上的分別,再進深至男女間的尊重,作出對自己與別人負責任的決定;基於信仰因素,我們當然相信發生於婚姻之內的性關係,才是建立美滿和諧家庭的關鍵!」梅副校長重申價值觀的傳遞才是性教育的基礎。
 
因此,學校必須謹慎地選擇合作伙伴。梁澤豪老師表示,在人力資源限制下,學校在物色伙伴時,當然希望有關機構能設計新奇、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寓學習於娛樂,不過,機構與學校在理念上的配合更為重要!
 
誰不想歡歡樂樂地進行性教育?「教授性技巧無疑很新鮮吸引,這亦非學校性教育的絕對禁忌,但在歡樂之餘,學校必須考慮本身學生的真正需要,並先為學生作課前的預備,更要配合適切的討論和檢討,讓同學了解活動的意義,從知識層面帶到生活實踐!」梁老師不諱言這是教育工作者應盡之責!梅副校長亦補充,對已經有婚前性行為的同學來說,教授正確使用安全套的技巧可能是其中一環節,卻絕非重點所在!
 
對於坊間流行的價值澄清(Value clarification),將各式各樣的選擇呈現學生面前,只要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及承擔後果便無問題的觀念,梅副校長本身並不太認同;他解釋,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始終期望老師的指引,告訴他們如何作正確的選擇;至於對高中學生,即使鋪陳了不同的選擇,也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並表明老師的個人立場,並非硬要學生跟從,卻可作為同學的參考!
 
總結過往經驗,成效如何?梅副校長坦言難一概而論,同學的成長必然受到不同因素所影響,但可以肯定地說,只有學校繼續推行性教育,才能使青少年在眾多性資訊選擇中取一席位,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從學生填寫問卷或工作紙的回應,不能排除他們會按老師心意填上標準答案;從生活實踐層面,沒有揭發婚前性行為或性罪行,也不代表成功;儘管如此,綜觀學生的反應與表現,相信老師所費的心力也不致於完全白費!
 
對於學校性教育的未來發展,梁老師認為,單靠「外援」承包非長遠之策,學校亦須考慮資金問題。故此,校方為老師提供支援更為重要,例如以一領一形式協助缺乏經驗或感覺不自然的老師;此外,志願團體若能開辦相關的培訓課程、設計教材套或教學活動,供老師參考,則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