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意的生命教育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22/07/2010

 以前經常聽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畫冊上認識法國的印象派名畫,遠遠不如在巴黎的奧塞博物館現場觀賞真跡那種光和影的運用來得震撼。在歷史書中得知古埃及有著卓越的保存屍體的技術,當置身在開羅博物館,看見一瓶又一瓶從屍體身上勾取出來的內臟,更能驚嘆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一事上是何等專業。
 
旅遊一直深受全世界的人喜愛,當中可以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緬懷歷史上的人和物:薩爾斯堡的莫札特故居、耶路撒冷耶穌所行過的苦路、北京秦始皇所建的長城、到原出產地搜羅各地有民族特色的飾物或工藝品:荷蘭的木屐、德國的啤酒杯,埃及的人手地毯、甚至嚐遍世界各地的美食:台灣的甜不辣、西班牙的海鮮飯、南非的野獸餐。旅遊可以很忙碌,也可以純休閒,無拘無束地享受陽光與海灘,適隨專便。
 
過去已有不少旅行社安排不同的旅遊路線,為了招徠更多顧客,更創辦特別的旅行團迎合不同顧客的口味:由某一名飲食家帶領的專門吃喝團、暢遊某一名武俠小說家筆下的地方。最近,由於「口靚」模大行其道,又有商家舉辦由「口靚」模為主的攝影旅遊團,而內地,亦出現了到港考察名校的旅遊團。從上述的旅行團名目看得出來,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商家都動了不少腦筋,有些更無所不用其極。撇開他們當中某些宣傳手法是否合宜,他們的創意絕對是無可否認,他們懂得抓緊每一個機會,只為了賺取他們心目中認為非常重要的東西—金錢。
 
商人會為了所重視的東西求創新,而作為有意培養具生命質素的下一代的師長,是否要更有創意地帶動孩子,栽培他們的品行?有一位奧比斯(國際關注眼疾的組織)大使在電台分享她的經驗,她會帶著孩子到世界各地探訪其他兒童,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擁抱他們,當自己的孩子妒忌以致不高興時,她會向孩子解釋這班兒童平常得不到愛,需要被愛。漸漸地,孩子適應了,也陪著母親到處探訪。
 
暑假來臨,不少家長會帶子女到外地觀光,在享受之餘,或許可以加入一些生命教育的元素,面對大自然又或在逛動物園時,可以教導他們保護地球及尊重生命。當到訪一些比較貧窮的地方時,可以教育他們滿足自己需要的同時,亦能顧及他人的需要。其實,只要家長花點心思,任何場景,都可以成為生命學堂。對於小孩子而言,或許不在課室或家居四面牆內,他們的專注力更高,吸收力更好。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