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太平山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6/12/2010

不知道你有否因為連鎖快餐店的「大富翁」遊戲而吃多了他們的加大套餐?多年前該店換領Snoopy和Hello Kitty活動也曾引起了熱潮,在商言商,以「儲分換嘢」的手法來刺激消費,也常見於超市、便利店。今次大富翁促銷活動之所以熱爆,一方面是因為儲齊「太平山」和「淺水灣」印花能換領豐富獎金獎品,因此吸引大家不斷加大個餐,食多個包!另一方面,筆者也相信與「大富翁」在香港人心中有獨特地位不無關係。

每位香港人大抵都有玩過或聽聞過大富翁遊戲(能不能支持到結局是另一回事!)。在香港眾多流行的版圖遊戲(Board Games)當中,大富翁可算是一枝獨秀,歷久常新。大富翁在香港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超然的,被歸類為「益智」遊戲,它除了教導孩子的街道地理知識,也被認為是教導孩子「理財」的好工具。

筆者忽發奇想:究竟大富翁給了我們甚麼影響?當我們追求太平山的富貴,為何遊戲裏卻沒有標榜「香港精神」的獅子山,或是東涌甚至天水圍?為何「深水埗」和「深水灣」兩地名稱只差一字,價錢卻差天共地?入獄是「機會」安排;生日禮物就是「公益福利」?其實在大富翁遊戲的版圖中,我們在建構一幅甚麼樣的圖畫給孩子?是香港成功精神的縮影?是中環價值的代表?還是我們特意抹去那些被認為是「發展不良」的地段和相連的失敗者?

如果大富翁是要教導我們好好理財,為何香港人玩大富翁時,強調的往往是鬥快買地,你爭我奪,而不是講求合作和雙贏?(其實原本大富翁遊戲的重點,是要玩家們之間不斷談判和合作的)我們又會否被遊戲熏陶,將買樓置業看成為人生致富的必經階段?

不過,說到買地換樓,相信最切中問題的是:原來我們買地置業,最重要是期望其他的玩家不幸踏中交租罰款,就算你擁有多少家財物業,一旦踏入他人的「產業」,都可以交租交至傾家蕩產!收地、「起屋」,說到底其實就是為了收租圖利。如果你不幸成為遊戲中的「無產階級」,對不起,就只能淪為不斷交租、交買路錢的「小債仔」。

遊戲教導我們,買樓,其實並不是用來自住的,最低限度,是用來「防止被收租」;進取點,是用來「三格連成一起,壟斷地產市場,運轉乾坤」的。

凡此種種,豈非如實地反映了香港的實況?當我們每天為着「太平山」和「跑馬地」而咬着漢堡包奮鬥,或是為着自己「唔好蝕租」而努力儲首期時,或許我們也要想想,原來陪着我們成長的大富翁遊戲,早就教曉了我們這些「生存之道」。當調查發現六成青年未來十年首要的人生目標竟是買樓,這是遊戲的高瞻遠矚,還是社會的悲哀?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