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瘦身 加強競爭?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30/08/2010

多年前有一套以基因改造為題材的電影《Gattaca》,戲中的主角是由父母因愛而結合並生下來的。在當時,這種自然而生的嬰兒被稱為「神的孩子」,也是小數族類,因為戲中描述到那時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依賴高科技,在實驗室中把父親最優秀的精子與母親最健康的卵子結合,還來一次基因大改造,務求製造出毫無天生缺陷、外表俊朗漂亮、以及聰明伶俐的小孩。可想而知,面對基因改造下的優秀孩童,天生心臟有問題,外表平庸的主角,成長期除了被自己的弟弟(基因改造嬰兒)比下去,成長後亦難以在社會中競爭,根據當時的社會要求,他充其量也只可以做一名清潔工人。故事發展下去,便是主角為要達到自己探索外太空的夢想,不但全身整形,「購買」一個優秀的基因改造人的身份,甚至整個改造人回家,代替自己提供血液及尿液,以謀求太空總署高職,好實踐自己的太空夢。

電影是十多年前的製作,但內容及情節所反映的現象,我們並不陌生。雖然現今世界還未出現基因改造的優秀人,但很多父母追求健康寶寶之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無論智力、外表,都要比同齡孩子出眾,有可能的話,入學前已能操流利英語和普通話,這樣才能有機會「打低」其他小朋友,入讀一流幼稚園,繼而升讀同級中小學,最後成功考入名牌大學。奶粉廣告商針對父母這種心態,大都標榜自己公司的產品,含有「AA」、「DHA」等營養素,可以「賜予」嬰兒智慧,嬰兒長大後,不是做律師便是醫生,簡言之──成功人士。

香港有不少嬰兒還未懂性,便在父母安排下提早接受「學前教育」,啟發思維,作好競爭準備。而對於成年人來說,為了加強競爭力,惟有不斷「進修」,以免被社會淘汰。「進修」的形式各有不同,大多數人努力不懈修讀不同學科,考獲專業試,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但對於某些行業或某些人士來說,他們「進修」的形式不是頭腦上,而是身體上的改造。

早前其中一名「人工型男」便坦言新一代的競爭太大,大學生太多,要突圍而出,外形討好絕對是優勢。他自己便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整容之餘,不忘健身,為的便是要博得女上司們的好感。有男營業員整容健身,也有模特兒為了不被設計師揶揄身材差,豐胸同時做其公司代言人。

以往大多數人只靠化妝技術美化自己,但隨着科技愈來愈發達,為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無論是事業又或是愛情),整容在日本及韓國已經相當普遍。比較日韓,一般香港人還未視整容為潮流,但不少人對整容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也愈來愈開放。而即使不打算整容的人,面對傳媒廣告推崇纖體瘦身才是美的「大論述」之下,仍難免心動,努力阻止自己成為一件「豬排」,影響自己的前途。

注重儀表,儀容整潔是對自己及他人的一種尊重。不過,單靠追求外在美增加競爭力,甚至不惜一切,罔顧整形整容手術所帶來的風險是不智的,例如靠打針隆鼻的人一輩子離不開針藥,而靠其他手術隆鼻的,鼻子也有下塌的機會、不同的豐胸方法都有不同的缺點或風險。即使豐胸手術相當成功,也會對健康造成傷害,曾有豐胸模特兒便因不勝負荷而主動拆除假胸。

其實毋須整形整容,配搭合宜的衣着也會讓人眼前一亮,而有內容的談吐及思想,更會讓人印象深刻,人工型男坦言靠着整形提升自信,有助於工作,但事實上,自信心並非真的只透過整形整容才能建立。而美與醜,也會隨着潮流而轉變,今時今日,香港女生的身體質量指數(BMI)大都偏低,如果今期流行「超胖」,大家又是否要不顧高血壓、糖尿等疾病,把自己吃得如相撲手一樣呢?

如果潮流興塌鼻,大家又是否要捨棄挺拔筆直的鼻子呢?大家在「增值」的同時,是否需要理智一點,計算自己需要付上的代價呢?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