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口罩 重拾自信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7/01/2011

據報道,日本年輕人新興「口罩族」。他們每天戴着口罩生活,為的是在「蒙面」後有更多安全感。在這種「保護」下,他們才有與人溝通的自信。其中一名「口罩族」指出戴了口罩後,平日吞聲忍氣的性格可以變得有信心,去反駁別人。亦有其中一名「口罩族」認為長相不夠漂亮,對外表感到很自卑,戴着卡通人物的口罩可以有「裝飾」的功能。

無口罩就活不下去

不論是被火燒,還是被突如其來的衝擊,為了保護自己,人的自然反應是退縮。

所謂的「保護」和「裝飾」,所反映的都是青少年尋找認同和建立自我價值時的表現。暴風期的青少年,在與人相處時,摩擦,甚至是互相攻擊是在所難免的。遇到傷害的反應先是退縮,但能否在跌後重新站穩,則在乎用甚麼價值扶持。

「口罩」所賦予他們的的價值觀就是要以面具做人。在真我面前,放置一個防禦的稻草人,要打要殺,悉隨尊便,反正你傷害的只是面具,並不是真正的我。背後所表達的,就是不敢以真面目與人相處,保護自己免於別人的傷害。「口罩族」用口罩建立自信,有口罩才放膽參與群體生活,無口罩就活不下去,活現出「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精神。
 

「口罩族」在你我身邊

其實「口罩族」離我們並不遠。君不見今天家長透過宗教禮儀讓孩子入讀名校、用課外活動堆砌子女的生活;青年時或用名牌效應建立階級形象;長大了則以住屋地段和座駕品牌斷定地位⋯⋯在效益主義、講求包裝的社會下,或許正替年輕人戴上一個由「功利」所製成的「口罩」,目的雖是要保障前途,但同時也不停灌輸,要用物質來肯定他們的自我價值。

早前翠屏邨的一名母親因丈夫拒絕補買一部遺失的iPhone而企圖跳樓自殺。今天的年輕人,他日也有機會成為別人的父母,那時他們又會否好像這婦人一樣,因失去了「口罩」而真的活不下去呢?

今天,社會重視年輕人的價值教育,這些價值到底是物質和回報至上,還是有更多其他價值呢?讓社會以身作則,與年輕一代一起放下「口罩」,讓年輕人有機會自信地用真面目──健康的自我價值示人。

曾經刊載於: 
關注範疇: 
青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