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牧‧同行」計劃 — 基督徒如何回應同運

(實習生)陳穎恆、廖冰森   |   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環球中國研究系二年級 、信義宗神學院教育學三年級
17/09/2015

「性別及同運」是現代社會和教會無法迴避的議題,也影響著新一代的靑年信徒,文化上的衝擊為他們的身份帶來極大挑戰。因此,明光社在6月24日舉辦了「愛‧牧‧同行」基督徒如何回應同運教材 ── 教牧及團契導師訓練,當天約有130位教牧同工與團契導師參與。是次訓練包括以下課題:對同性戀的基本認識丶拆解同志釋經、教會牧養及社會政策等方面的回應及技巧。參加者在訓練結束後獲贈由明光社製作的教材,盼望有助教會對信徒作出適切的牧養,及幫助信徒回應同運課題。

 

訓練內容豐富  多角度裝備參加者

張勇傑先生在講授「同性戀的基本認識」,建議牧者或導師可先透過遊戲或工作紙了解學員對同性戀議題的認識,並在其中教導學員異性戀者同性戀者應互相尊重此外,張先生亦著參加者了解同性戀者的基本人權、性傾向中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影響等。

其後,吳慧華小姐在「拆解同志釋經」提到教材中探討同志釋經的原因,是因為這時代出現了一些我們需要作回應的議題,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以此攻擊同性戀者,而是讓大家知道雙方同樣需要上帝的恩典。此外,教牧亦要清楚知道同志釋經如何論述才可作出適切的回應。

除了解同志釋經的向度,重要的是如何與同性戀者同行。因此當天歐陽家和先生在知識丶技能及態度三方面裝備與會者,讓他們學習如何了解同性戀者對教會的期望丶教會可處理的範疇,及用同理心與他們同行和分享信仰。望教牧能更全面地與同性戀者同行。

談及性傾向歧視條例和同性婚姻的問題,招雋寧先生鼓勵與會者開放地一起思考討論一個多元社會是否有必要用一條法例去打壓一些人的良心、思想和宗教自由呢?談及同性婚姻的同時,我們必須先了解婚姻制度的形成丶義務及權利;而且,也需明白婚姻制度有一個獨特的功能,就是為著孩子的好處。招先生提到持久授權書可能是其中一個可著重平衡原則且同時不會改變婚姻制度的「第三條路」。

 

教會回應同運  責無旁貸

蔡志森先生為整天的訓練作結,他形容教會在同性戀議題上是責無旁貸。他提出五個教會應堅守的基本信念:支持人人平等,但婚姻是制度而非權利;反對歧視任何人,但反對的意見不等於歧視;尊重個人自由,但個人須尊重社會大眾的倫理價值;宗教、良心及言論自由是建構自由社會的重要基石;關懷互愛有助消解人之間的矛盾,所以必須向同性戀者表達關懷。蔡先生敦促教會加快步伐回應同性戀運動對社會大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