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抗爭蔓延時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8/05/2014

一言不合,繼而動武是過往不少衝突發生的原因,但現時往往是一言不發,首先動武。當一個社會不重視對話,彼此嚴重缺乏互信,而對抗性行動,甚至是肢體抗爭成為了社會運動的主流,大家只重宣示立場而忽略理性交流和互動,要就社會矛盾和分歧尋求共識便愈來愈困難。
 
在多元社會,由於不同團體和族群之間的利益、喜好和訴求分別愈來愈大,任何的法例、政策和意見要取得多數人的同意和共識亦愈來愈困難,正如今時今日的電視節目和娛樂亦愈趨小眾化,而不同族群要維護本身權益和為自己發聲的意欲亦愈來愈高,任何真誠地彼此尊重和希望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和矛盾,避免武力衝突和破壞社會秩序的人,都應該努力尋求以對話、調解作為解決問題的起點,不應將零和遊戲、先發制人作為唯一及優先的社運策略。
 
雖然,示威請願、遊行集會,以至公民抗命,對香港人來說並不陌生,不過,我們有沒有認真思想過,究竟甚麼時候,應以甚麼方式,爭取甚麼訴求?忍耐有時、抗爭有時、守法有時、抗命有時、改革有時、革命有時,人一切行為的基礎最重要的是理性判斷,不要人云亦云,亦不要只墨守成規。不過,另一個更重要的考慮其實應是愛,無論在革命中拋頭臚、灑熱血;或是在聯署中簽個名,在遊行中亮亮相,都應該是為了令我們和下一代能處身在一個更理想的環境,而不希望見到「愛你變成害你」的局面,甚至「愛你愛到殺死你」一樣荒誕。願意愛而不是恨在不同的社會行動中蔓延開去。
 
今期《燭光網絡》希望透過介紹香港不同年代的抗爭方式和事例,讓大家更了解何謂抗爭,以及願意竭力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關心社會,一同愛在抗爭蔓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