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潮過後 — 對外判制度的反思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1/07/2013
本年五月六日,葵涌貨櫃碼頭外判商和碼頭工人代表以9.8%的加薪幅度取得共識,長達四十日的碼頭工潮終於結束。是次工潮讓市民有機會透過傳媒認識貨櫃碼頭的運作,有些熱心的市民甚至親身接觸工人,提供物資和精神上的支援,當中更有人加入工潮與工人一起對抗資本家。不過工潮過後,有不少問題其實仍值得香港社會深思,今期城市熱話讓我們探討外判制度的爭議。
 
外判制度的影響
是次工潮其中一個重要爭議點是外判制度對工人生計的影響,不論是工會領袖,還是傳媒均不約而同地抨擊外判制度,認為這種生產模式是剝削碼頭工人的元兇。誠然,將生產線上某些工序外判出去無非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過當商人為了追求更大的利潤,而其他生產因素的成本都不能下調時,被無情地犧牲的往往是工人的薪金。根據是次罷工工人的看法,他們十多年來都沒有得到外判商合理的加薪,實質工資水平甚至比回歸前更低;再加上工作環境惡劣因而觸發這場罷工運動,爭取合理待遇。
 
在鎂光燈下,工人的辛酸可能已被廣泛報道,但我們不禁要問,除了碼頭工人外,還有多少個外判工人活在這種無情的剝削下?事實上,這種外判生產模式在今日的香港已無孔不入地滲透到各行各業上,不單私營機構如是,政府的服務亦如是,就好像清潔工人,在最低工資實施之初被減去「飯鐘錢」,這些外判工人不為人知的故事要到何時才被發掘出來呢?
 
生產商和外判工人的關係
除了外判制度對工人生計的影響值得討論外,生產商和外判工人之間的關係亦值得探討。就是次工潮而言,國際貨櫃碼頭(HIT)便一直以和黃並非外判工人的僱主為由,拒絕參與談判。但這種說法是否能夠成立呢?生產商能否以此為藉口逃避道德責任呢?從表面上看,生產商和外判工人看似沒有直接的僱傭關係,因為工人的直接僱主是外判商。不過,在外判制度下,生產商將生產線上的某些工序招標,由不同的外判商競投,然後以「價低者得」的方法決定合約誰屬。排除「圍標」等因素,外判商實際所得的利潤本來已受到限制,再落到外判工人口袋的工資自然受到影響。因此除了工人的直屬僱主要對工人待遇負責外,作為「大老闆」的生產商亦有不能開脫的責任。
 
運行於全球的外判制度
外判制度的運作不單限於一國一城內,亦同時運行於全球。和香港不同的是那些國際知名的「大老闆」還願意顧及企業形象,不敢否定自己的責任。例如暢銷全球的蘋果電腦的iPhone、iPad、iMac、iPod,甚至迪士尼那些討人喜歡的玩具,這些實際上是一種「國際分工」,即:將生產工序外判給其他國家的生產商,再由生產商的工人進行組裝等工作。這些生產國家有廉價的勞工,不過對勞工卻欠缺制度上的全面保障;而且外判商之間為求取得訂單往往要鬥低價,工人的工資自然成為被犧牲的一環。
 
根據英國傳媒報道,蘋果電腦的外判商富士康的中國工人每小時的薪金只有1.12鎊(約港幣13元)。[1] 工人如果想擁有一部iPhone,他們便至少要工作兩個月。而且,工人生產這些產品的環境容易受到有毒金屬的污染,令身體出現無法彌補的永久性傷害。曾有工人就因為在這些「血汗工廠」 (sweatshop)承受不了惡劣的工作環境和不合理的工資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蘋果電腦縱然和HIT一樣並非這些工人的直接僱主,然而她有不能開脫的道德責任。在近年國際傳媒的不斷抨擊下,為了顧及企業形象亦不得不象徵式地做一點公關工作,例如派員到中國勘察生產環境,富士康也不得不作出多次加薪以平息自殺潮。
 
外判制度的起源
外判制度雖然問題眾多,然而我們不能抹殺這制度確實在某些地方有利生產。事實上,一種制度的興起往往是為了應對當時社會的問題,外判制度亦然。將之發揚光大的是剛去世及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首相戴卓爾夫人。1979年前的英國在工黨的長期執政下已成為「大政府」,政府不但包辦國企,亦大搞褔利主義,讓工會勢力膨脹,政府因而債台高築,這種狀況對生產的效率和效用都十分不利。戴卓爾夫人因而大刀闊斧將政府服務私有化和外判,整頓財政,使政府服務的質素和開支都得到改善。
 
我們需要一個怎樣的社會?
碼頭工人的處境當然值得同情,而其加薪訴求的理據:多年無加薪、工作環境惡劣,這些現象不單出現在碼頭工人身上,也普遍出現在各行各業的基層員工身上。對工人階級而言,他們的議價能力較低,從一開始已和資方站在一個不對等的關係上,受盡對方剝削。但對資方來說,企業的利潤永遠都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即使將部份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亦要維持盈利,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在一個公義的社會裡,我們究竟需要一套怎樣的資源分配制度呢?這是值得社會各界人士深思的。
 
 
延伸閱讀:
蘋果背後
http://www.pyc.edu.hk/~reading/11article4.htm
 

[1] “Inside Apple's Chinese 'sweatshop' factory where workers are paid just £1.12 per hour to produce iPhones and iPads for the West”, Daily Mail,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103798/Revealed-Inside-Apples-Chinese-sweatshop-factory-workers-paid-just-1-12-hour.html, accessed June 1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