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網絡動員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27/09/2012

這個9月,好像特別多網絡動員。

由學民思潮鼓勵巿民佔領政府總部,到為劉江華慶祝落選,光復上水,保衛東北,有人分析當中的所謂對付政府的策略,甚至列出很多點說社運人士怎樣「心戰」操控社會輿論。當中分析者提到網絡滅聲,即是透過動員將網絡的言論非常統一的發放。
 
網絡的力量,很多學者早在十幾年前已經預言,未來的社會運動會在沒有實際空間的互聯網絡中興起。幾年前互聯網中興起「快閃黨」一詞,意思就是在網絡公開一個活動,呼籲人去參加,當中寫明時間地點目標,參加者不用報名,總之到時出席做指定的事情。最初的搞手做這些活動,純粹娛人娛己,活動完結之後可自由四散,又或者可以互相聯絡。
 
聽起來甚有「烏合之眾」的感覺,「快閃黨」一詞來港的時候,大家都嘗試過挪用,甚至2004年民主派甚至曾用「快閃」方式拉票,效果一般。不過時至今日,網絡這種「三唔識七」的活動,十分成熟,簡單用社交網絡已經做到,甚至可以將一起出席的相片、文字即時紀錄,非常方便。
 
不過,參加這些活動不是每次都是和氣收場的。記得佔領政府總部的幾天,負責的單位幾乎每天都出一些簡單的提示,提醒參加者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場地缺乏的物資,參加者要注意的地方,當日的天氣、交通等等,社交網絡甚至成為當日的即時通知發訊站。巿民偶然收到一些來搞事的「提示」,又要想辦法處理,要和平進行整個活動,一點也不簡單。
 
到光復上水站的時候,情況就開始失控了,即使參加的巿民冷靜,因為在場沒有足夠維持秩序的人,加上光復的過程影響部份水貨客的生活,最後也爆發了零星衝突;到之後的保衛東北,往來雙方似乎都「有備而來」,就不是想像中的浪漫,互有口角之餘,更有人被遭持不同意見人士用「大聲公」招呼了。整個過程雖短,但在傳媒報道放大下,我們接收的感受,就很不一樣。
 
不少人會擔心,青少年參加這些活動,會否有危險。我想,在香港,這確實是過慮,我仍然深信香港是說實話講道理的社會,即使是表達訴求也是十分溫和的,但基本的安全意識,例如參加活動的性質、搞手是誰、以及有沒有朋友陪同等都應該要好好注意,如果對活動內容未夠十分理解,就要認真三思是否參加。在荷蘭,早前就發生過一個生日會變騷亂的事件,若你有幸真遇到這類活動,見勢色不對,那就必須要立刻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