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做壞事 – 《創造》 與 《死亡筆記》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16/03/2016
專欄:傳媒文化推介

很久以前,筆者看過一本小說,故事講述有一對夫婦,二人都是非常傑出的生物學博士,他們與其他學者一樣,都希望對造福人類社會有所貢獻。一天,太太刻意喬裝成一位老婦人,到銀行提出巨額現金,引誘劫匪打劫她,因為她與丈夫需要一個罪犯來完成他們的研究。夫婦二人深信,一個犯罪者犯罪,是與腦部某些物質有關,只要改變了犯罪者的腦部,他們便能成為好人。於是,他們「捉了」一名劫匪,揭開了他的頭蓋骨,花了兩年把他的「腦電圖」改變成與他們自己一樣。之後,夫婦二人又與劫匪共住了一年,三年的時間,把劫匪蛻變成一位外表及談吐都如知識份子一樣。
 
兩位博士希望消滅人類罪行的實驗有否成功?答案不是失敗,而是慘敗。劫匪的確被改變了,但他並不是變得沒有犯罪意識,而是變成了一位更狡猾的高智商罪犯。他處心積慮謀殺了夫婦二人、小心謹慎地消滅所有證據並虛構出一位嫌疑犯,讓人相信他無辜。不過,最後,劫匪還是被落網被定罪。
 
以上的內容來自一篇名為《創造》的故事,見於倪匡先生多年前撰寫的衛斯理系列中的其中一本名為《新年》的小說中。筆者認為《創造》主要不是要闡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這道理,而是來自衛斯理太太白素所說的一番話:「……不論是甚麽人,當他想到要改造他人思`想的時候,總是以他自己的思想活動作為典範,要人人都變得和他一樣,單就這一點而論,其意念已經極其可鄙,遠比搶他人財物,傷害他人身體為甚!」
 
博士二人一心想消滅世界的罪惡,這原是造福人群的美好動機,但他們卻錯在禁錮一個罪犯,在他不情願之下為他「開腦」。不過,更錯的是,他們以自己的「腦電波」為好人的典範。他們以為自己是善良的人,沒有犯罪意識,殊不知,當他們打算活捉一個人來造實驗的時候,便成為罪犯者。當人以為自己絕對美善,單從自己視野去批判,甚至審判世界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筆者認為另一部出自大場鶇及小畑健手筆的日本動漫《死亡筆記》,也有類似的提醒。雖然當中的主角夜神月不是要改變人,但他卻堅信自己是正義的,而其他犯罪死有餘辜,當他起初拾起死亡筆記,寫下別人的名字時,他認為這是替天行道的行為,但後來,他為了逃避名偵探「L」的調查,夜神月也殺了不少無辜者,頓時與殺人犯無異。

明光社
 
正如位美國的神學家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所言:“Ultimately evil is done not so much by evil people, but by good people who do not know themselves and who do not probe deeply.” 意思是極度邪惡的事情大多不是出自邪惡的人,而是來自一些不認識自己以及沒有深入地探究自己的好人。或許,好人沒有探究自己也有邪惡的一面。或許,好人沒有想過自己得權時,也會有變質的一天。這不是說不要做好人,只是當人有權去行善,卻變得太過自我中心,忘了身為人,也有人性的陰暗面時,以為行善,卻可能變成行兇。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