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並不等於失去所有……我有話說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1/06/2021

疫情緣故令香港失業率高企,根據政府統計處於2021年4月22日公佈的數字,2021年1月至3月的失業率為6.8%,至於就業不足率為3.8%。即是說,香港約有25.98萬人失業,以及約有14.84萬人就業不足。當人失去工作或開工不足,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但除了財政上的損失和擔心生計外,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亦界定了他們在社會上的角色、地位和身份,失去工作或工作減少,意味著他們失去了社會經濟地位。簡單而言,就是個人自尊感,以及身心靈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影響。失業大軍之中,信徒亦會有機會位列其中,究竟信徒可以如何面對因為工作轉變、收入減少、經濟問題等衍生出來各種如自尊感下降、情緒低落、失眠、焦慮、抑鬱、絕望等等的情緒問題?今次「我有話說」系列,邀請了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醫生,與大家分享當面對失業困境時,信徒可以如何自處。

有上有落——這就是人生

廖醫生指出在這段期間,有不少人因為失業,經濟情況變差而分別向公營或私營的診所或機構求助,在眾多悲觀及負面的情緒中,受助者最難面對的是絕望的感覺,第二是無助、感到無人去幫助、關心或了解自己,第三是自尊感很低,覺得自己很沒用與沒有價值,以致很灰心及痛苦。有的更想快快結束痛苦、放棄自己在地上的生命。

明光社

廖醫生認為每個人,無論是傳道人、信徒或非信徒,人生總有轉變的時候:有上有落,有順境有逆境。隨著每個人的機遇、能力、年齡、健康、各種外在因素,又或是在神的旨意及帶領之下,在不同的階段,人會有不同的表現及發揮,而在世人眼中,會將不同表現視作不同的成就,而成就有時高些、有時則低些。例如外國有很多女醫生,為了照顧孩子而轉做半職醫生。也有些專業人士或是為了創業、或是為了進修而離開自己的行業。也有人因為移民,辭去工作,在新的地方嘗試新的工種。信徒中,也有人因為回應神的呼召,為了宣教而放棄原本的工作。人在順境時通常不會刻意反思工作與自己的關係,但當轉變來到時,我們便需要反思自己的生命及價值,並不是由工作去界定。即使待業中的傳道人,也不必用事奉多寡、職位高低去界定自己的靈命。我們要有信念,我們在神眼中,無論如何都是有價值的,我們不應該輕看自己,反而要看到神的祝福及大能可以帶領我們勝過一切困難,讓我們繼續相信,繼續盼望,以及繼續忍耐。

調整身心靈——有助面對困境

人生的目標不可能單純地只放在事業上。廖醫生相信對於人來說,工作或事業不是人生的唯一,我們應該要有多元化的發展、培養出興趣、擁有夢想及訂下其他目標等。當然,我們也需要學習面對現實,不能一成不變地死守自己所訂立的一切,隨著形勢、大環境,經濟大氣候有所改變,自己也要適當地運用智慧修改自己的目標等。就如運動員不可能只看一場比賽的得失,亦不可能只以得到金牌為一生的唯一目標。

心態及思維的改變是很重要的,待業中的人士,或許需要作出調節或轉變,以至可以放下身段、積極想辦法,找到維持生計的工作。廖醫生鼓勵大家在失業的大環境中,跳出框框思考,勇敢踏出一步,不要介意去做一些似乎與自己所受的訓練或學歷不相符的工作,嘗試暫時做一些以往不曾想過或接觸過的工種,最重要的是要找回動力或生活的節奏,以及賺取生活費。就如香港有飛機師轉做巴士司機,廖醫生也分享到,在外國有很多醫生,在等待醫院空缺的時候,做了的士司機的,他有一個在德國的朋友,便是做了兩年的士司機,才正式做醫生。有一些醫生,即使一開始便投入醫院工作,也可能先要在其他專科工作,之後才能夠進入自己心儀的專科。廖醫生亦認識一位從國內來港的西醫,本身經驗豐富甚至任職高層,但因沒有在港考上執業試資格,結果轉行在安老院做看護等工作,他非但沒有看輕自己及輕言放棄,更一步一步慢慢進修,結果成為一所大型安老院院長,尋回自己的專長及事業。

在調整心態的同時,失業者或會因為經濟壓力而無法入眠,要解決失眠問題,廖醫生鼓勵大家在日間要有足夠的活動及運動量,盡量保持有規律,養成定時睡眠的習慣,另外,也要避免在睡前有太多激烈的爭論、劇烈運動、太餓或太飽等情況,以免影響睡眠。廖醫生強調在困難、逆境及辛苦的過程中,人們更需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避免用不健康的行為減壓、要有足夠的睡眠、足夠的運動、能夠減壓的興趣,以及與弟兄姊妹有良好的相交,因為這些都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沮喪。若然情緒真的出現問題,要勇於面對,主動向弟兄姊妹、同行者、屬靈的伴侶或屬靈師父求助,有需要時,可以尋求符合基督教信仰價值觀的輔導。

身邊有關心自己的弟兄姊妹、家人朋友勝於一個人孤單地面對困難,因為孤單一人容易出現胡思亂想的情況。廖醫生提到當一個人遇上困境,社交活動、群體的支持非常重要。每一個人都可以在神面前謙卑、承認自己不足及軟弱,但如何準確地面對問題、幫助自己反省,有時需要通過弟兄姊妹,以及一些值得我們信任的屬靈同行者的幫助,我們才能做到。《聖經》中有一些屬靈偉人,他們身邊都有人,甚至是先知去提醒他們,所以廖醫生勸導大家不要自我封閉,逃避與弟兄姊妹見面,當人有需要時,要學習不介意主動尋求幫助、找人代禱,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在困境中除了找人傾訴及幫助,廖醫生強調最重要的還是倚靠神,緊貼神,學習放下憂慮。信徒可以藉著祈禱,多讀《聖經》,不斷從《聖經》中學習激勵自己有正向的思想,心存盼望,能夠定睛於神的旨意及國度上面,而不是只看自己的得失、工作或事業。倚靠神的人會看到神的應許:「我們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神亦會鑑察,知道我們一切的困難、痛苦及軟弱。我們要謹記,始終都是由神掌權,神有能力幫助我們、教導我們怎樣做才可以勝過一切。

與神同行——戰勝逆境

人生充滿變數,需要面對很多預計不到的挑戰,當我們懂得常存感恩的心,明白神容許我們經過困難、逆境、挑戰等人生階段,廖醫生相信我們可以從中得到經驗,磨練出更能信靠神的信心,就如大衛及約瑟一樣,前者被人追殺,後者被人陷害而成了階下囚,但他們懂得謙卑,單純地跟從上帝,一路上謹守神的說話,並且緊貼神的心意行事,因而經歷神的帶領,最終成為成熟及被神重用的器皿。

相比於非信徒,信徒其實更有能力面對逆境。廖醫生提到有研究指出,恆常投入健康宗教信仰的人,壓力會較低,情緒會較好,患上抑鬱症的會較少,而放縱、不健康、自殺等情況也是較少出現。廖醫生相信一個靈命比較好的信徒,比一般人更能適應人生突如其來的轉變。因此,他認為信徒與神建立美好的關係很重要,也同意信徒在順境時,便要操練靈命,否則當逆境來到,便很容易跌入陷阱,被壓力及困難打倒,不能夠勝過或跨過。廖醫生提醒我們,人不可以誇口,以為自己可以勝過困難及逆境,反而要時刻警醒,學習抓緊神,謹守神的教導,這樣我們才有「翻身」的機會,繼續在地上榮耀神。

最後,廖醫生分享到他也曾遇過人生中極大的逆境,面對一般人未曾經歷過的磨難,然而,他仍然堅持,透過選擇信靠神去跨過苦難。他堅信當我們選擇與神同行的時候,逆境是比較容易經過,壓力會減少,我們也會看到背後的祝福及恩典。

失業並非等於失去所有,最重要的是,神不會離去,祂必定陪伴你走出難關。

(原文於2021年6月1日刊於本社網站,其後曾作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