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非、雙非、三非(上)
06/06/2012
「雙非」問題引起香港人和內地同胞的矛盾,在梁振英宣布來年的「雙非」孕婦來港分娩配額是「零」開始,似乎有舒緩跡象。「雙非」孕婦是否有權來港分娩,筆者沒有太大意見,但在「零」配額實施之前,早已有數以萬計,經已或即將進入學齡的孩子在港出生,他們會否來港讀書,對我們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肯定潛在極大衝擊!
香港基於歷史和經濟因素,產生了一批在境內、外出生的「單非」兒童,只不過長期居於一河之隔開的深圳而已。他們有的領有香港出世紙,有的沒有。前者毫無疑問地擁有入讀香港資助學校的權利,而且曾因為大量來港讀書,一度令教育局失去預算。
而較具爭議的「雙非」兒童,他們既然擁有香港出世紙,理應有權享有香港政府資助的教育服務。他們在內地沒有「戶籍」,若不能在港讀書,恐怕便會成為「人球」,所以,本港在這方面有道義上責任提供教育。問題在於他們父母沒有居港權,最多只能憑「雙程證」往返兩地,以致需要交託親友照顧。
除此之外,還有少量「三非」兒童,父母及孩子都並非香港居民,可能是移民,或父、母親其中一方持有工作簽證,遂攜同家眷來港居住。「三非」家庭一般收入較高,會不吝嗇金錢送孩子到收費高昂的國際學校讀書,以便他們易於適應。但「三非」家庭也不乏華裔,亦有機會是因為欣賞本地文化,而希望把子女送到普通學校讀書,可是,身份問題卻令這路徑亮了紅燈。
上文提及一些領有香港出世紙的「單非」兒童,那麼,沒有的又如何呢?他們的情況與「三非」近似,只是背景有異。
香港該怎樣處理這兩類孩子?下次再談。
關注範疇:
社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