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家長如何培養子女良好品格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29/06/2020

香港的家長很多時著重孩子的學業成績,忽略了培養兒童的品格,資深社工梁林天慧博士於5月29日晚上透過網上平台,與家長們分享如何建立孩子的良好品格。

香港家庭情況

明光社

香港家庭普遍父母都要工作,欠缺時間和心力與孩子交往,工作時間太長,心中覺得虧欠、內疚,很多時為了補償而送禮物給孩子,凡事為他們安排得太到,沒有考慮孩子的選擇或「他是否有能力自理、自己解決問題」,為孩子報讀課程,企圖外判管教責任給專家跟進加上社交媒體中充斥著誇張的內容、兩極的報道、妖魔化與自己不同意見的言論、粗言穢語、威嚇的話,令青少年變得容易情緒化及敏感。

先處理情緒再教導品德

情緒會影響人的思想、價值觀及良心,家長要先多了解情緒是我們的一部份,並無好壞之分,我們要學會理解及察覺到情緒冒起,從自己做起,先辨清是哪一種情緒,學習建立抽離(time out)沉著應對的習慣,以安靜及反覆思考的操練,情緒安靜下來,才可以情理兼備地解決問題,未處理好情緒可能導致良知麻木,魯莽、衝動作決定及行動,帶來不幸,例如:創世記四章3至8節,該隱因為妒忌而殺了亞伯,可見情緒失控人做出失智失德的行為,影響我們與別人的交往。此外,長期受負面情緒影響,會傷害五臟六腑,怒傷肝、喜傷心、思(憂慮)傷脾、憂(悲)傷肺、恐傷腎,因此,家長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家長與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下,一起學習,才能鼓勵多發問、鼓勵探索、解難、陪伴他如邀請孩子「諗吓有乜解決方法?一齊試吓」等等。

梁博士鼓勵家長用以下三個方法建立孩子的品德:

1. 三思而行

父母要有效傳遞價值觀必須要有好的身教,言行一致,不要做雙面人,講一套做一套,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共有三個步驟:

步驟一
考慮後果:這事對己、對人有多重要,這樣做與我的信仰吻合嗎?對自己對家人帶來甚麼長、短線後果。

步驟二
情理兼備:正視和了解自己的需求,也兼顧法律和環境、他人和整體社會的因素,我有權利也有義務,如我有權使用公園的設施,同樣有義務愛惜它,不會破壞它。

步驟三
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易地而處去思考應作何決定,以公平對待每個人、眾人平等,留意這決定是順從聖靈,抑或順從自己。

2. 說故事

梁博士鼓勵家長用說故事的方法引導孩子,例如以下這個故事,有一個青年人走進一間古董店,裡面有很多有趣的物件,青年被一本大書吸引著,他打開書本,從頭開始閱讀,故事講述關於一個小孩幼年時努力讀書,長大後工作勤奮,獲上司賞識,最終事業有成及家庭幸福,有一個美滿的人生,青年看後覺得這個人很像是自己的寫照,覺得很開心。突然,一個應該是店主的老伯伯叫青年由後面看起,故事亦是關於那個小孩的人生,他努力讀書,但因有一次考試擔心考不好而作弊,被老師發現而被趕出校,他便終日與一些人遊玩,無心工作,最終一事無成渾渾噩噩地過完了一生。青年不明白為甚麼同一個人會有不同的結果,到底哪個才是自己的將來,老伯伯告訴他,一個人的將來完全取決於他的選擇,不同的決定會帶來不同的後果,因此,每個人對自己的選擇都要更為謹慎。人有好壞,《聖經》中也提到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不要對人有過高期望,這本書道出一生的故事:作適當選擇的重要。

3. 生活事件簿

這個方法是鼓勵孩子分享生活點滴,叫小朋友寫下他擔心或恐懼的事件,然後父母和他一起探討,過程中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他的想法及感受,可分享可商議,矛盾與掙扎,與他以多角度一起探索、商量,亦可以問小朋友「你講吓你點應對?成功嗎?」父母一步一步幫助孩子理解整件事,表達時則要按孩子的年齡及理解能力解釋給孩子聽,這樣日積月累下,孩子便能從不同事件中學習,家長亦可以帶出,只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及以後可能會引致的後果。

Dr Mary教養子女系列

家庭關係本來就是一門藝術,父母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同時又可以教養孩童走正確的道路?資深社工梁林天慧博士(Dr Mary)以輕鬆的手法,既有理論,又有具體實踐,分享培養子女良好的品格的經驗及技巧。請按此收看「Dr Mary教養子女系列」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