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還有夢

張志儉博士   |   香港傳媒教育協會主席
09/09/2015
專欄:傳媒文化推介

最近有很多關於難民的消息,令人不安。然而戰亂所至,生靈塗炭,人命變得低賤。幸運的人得到外國收留,但一時間會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文化,一些年青人亦因而虛度大好學習時光,長大後更成了社會的負累。
 
在美國,種族歧視仍然嚴重,若你不是純種白人,或者家裡能夠負擔昂貴學貴,可以入讀私校的話,少數族裔在教育上遇到的困難,真是罄竹難書。
 
最近有一套名叫Spare Parts的電影,是真人真事改編,剛於美國落畫,票房不太好,相信能夠在港上映的機會甚微,我亦只是在飛機上觀看這套電影的。然而筆者卻希望讀者留意這套電影,因為當中所說的故事,就是老師如何化腐朽為神奇,春風化雨的經過。
 
故事發生2005年的美國,在一間以拉丁族裔學生為主的學校,同學們上課不專心,課餘時間聯群結黨,撩事生非,這都是很普遍的現象。
 
之後有一位新老師任教,亦因緣際會,認識了其中幾位學生,繼而大發狂想,參加潛水機械人製作比賽,但同學們沒有知識,亦缺乏金錢,如何是好呢?
 
電影就詳述他們參賽的經過,由他們如何籌集資金,及如何在垃圾房尋寶,並以低廉價錢購買所需零件,以800美元做成參賽作品的經過。
 
最後到了比賽之時,他們是唯一的高中隊伍,對手全是大學名校,包括麻省理工及史丹福大學,真的是大衛對哥利亞。然而,他們表現突出,克服重重困難,勇奪冠軍。
 
但奪冠之時,卻被人發現當中有位學生是非法移民,事件被刊登在美國著名的科技雜誌Wired上。可幸是人間有情,讀者籌募了捐款,讓幾位同學完成大學,雖然其中一人之後被遣返原居地,但經過政客協助,最終能成為美國公民。
 
大家還記得我們的星之子嗎?他是出身於第一組別的名校麼?絶對不是,他只是在屯門一間名不經傳的學校就讀,然而當中卻有些有心的老師,願意付出,成就學生的夢。
 
在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有很多努力付出的老師。知識改變命運,憑著大家的努力,筆者相信明天會更好。

 

關注範疇: 
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