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外傭融入本地 教會角色不可少
燭光網絡 95期 (p.9)
香港基督徒多有聘請外傭,但就少有提及外傭的信仰生活。有牧者提出要善待外傭;[1] 有些教會則開展了不同的外傭事工。但除了提供支援,以及在遇事時介入外,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寄居的客旅也能融入本地的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歧視。
工時長 語言不通 影響相處共融
現時不少教會也會開辦一些專門讓外傭參與的崇拜或團契,不過大都是他們與同鄉一起崇拜,與香港人的接觸相對比較少。甚至會因為語言問題而分為兩堂,,最後曾有外傭因此而覺得差別對待而受傷害。
同時,又因為外傭的工作時間長,以及難以離開工作地點在平日參加教會活動,周日結果成為他們唯一可以活動的時間。如果外傭因著工作原因而被迫「放閒日」,因著語言及文化關係,他們亦難以參加以香港人為主的敬拜聚會。
為此,菲華國際福音教會核心成員葉芊芊承認,香港的外傭要進入社區非常困難。首先是語言問題,要找到英文的服務本身已經困難,還要切合菲印傭的需要,那就更難。她說因此就成立了菲華國際福音教會,專門服待菲印傭,以及他們的僱主。她說:「雖然他們只是因工作的緣故住在香港,但我們仍然希望可以與他們同行,在一群姊妹同心無私奉獻下,就成立了一間小教會。」
受服侍者也可服侍他人
當中他們做的事奉,很多都是針對外傭的實際需要。今年初他們在業主的協助下,可以多租一個單位。他們清楚知道多租一個單位,縱使租金低,也會對教會構成財政壓力,但肢體們就憑信心去承擔與實行。最後,經過一輪商議後,竟決定將地方變成大家的「行李倉」,旨為服侍這群外傭。她說:「我們這類教會,不用好像外面一樣,認為有地方就要有人數增長。我們最著重的是令肢體感覺温暖,照顧到她們的需要,所以我們願意將新地方分出一部份,成為她們放行李的地方。畢竟她們本來帶著很多行李到香港,不可能全放在她們的僱主那邊。,教會願意服侍她們,讓她們自己放好行李,又不用花一筆錢租倉。只要她們有系統地處理這些東西就可以,我們這類教會,就有這種彈性去服待肢體的需要。」
除了以上服待,葉芊芊更與一眾教會成員在主日到社區服侍,參與佈道,令外傭更投入建設社區,令他們有家的感覺。她說:「其實我們更希望外傭可以帶到她們的僱主信主,或者讓他們回來一兩次,了解香港也有照顧她們的教會,以及適合他們的教會生活。所以現在可看到教會的崇拜也是雙語,我們期望有真正的融合,而不止一個事工。」
全文內容:
- 外傭也是我們的弟兄姊妹
- 助外傭融入本地 教會角色不可少 (此文)
- 外傭、中介公司、僱主各為自利 傷害信任
- 外傭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