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內選舉』真相你要知」公開講座花絮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24/03/2016

基督教界在特首選委的10席如何處理,每屆選舉都成為教內話題,早幾屆曾試過以民主方式辦「教內選舉」,但成效強差人意。就2017年的選委,教內再次有人公開聯署要求負責籌辦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下稱協進會)懸空10席。今年1月,明光社協辦「『教內選舉』真相你要知:『代表』?『被代表?』」公開講座,探討基督教應如何面對這10席的問題。

「教內選」的經驗分享

宣道會北角堂的陳劍雲牧師表示,2006年該堂曾做票站,此後就決定不再做。他形容過去的決定為「太單純」,因為他們很小心地做好名冊、核實身份等工作,但原來其他的票站並非如此。該年後,他們就只呼籲肢體如想參與,可以去公開票站投票,不再做任何的額外工作。

2011年參選的姚仲匡,當年抱著體現民主精神、深化民主教育的心參加選舉,但他慨嘆整件事只是「假的政治中立」,連基督教界的「選舉」也只是小圈子選舉。他說:「宣傳只有23日,比區議會選舉還要短,部份堂會只會支持自己派出的候選人;監票要在30尺外,基本上無從監票,投票率又低,得8萬張票。」

曾任選委會督導委員會成員,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胡志偉牧師更批評,基督教界根本不可能做到公平、民主的選舉,因為從宣傳方式、論壇的籌備、票站的安排,根本做不到民主的程序,反而凸顯選舉的不義。他說之前加入督導委員會是希望出謀獻策,但今日認為「只會淪為幫兇,讓人更易操盤,選出支持建制的選委。」

面對十席 何去何從

被政府委任從基督教界選出10席選委的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回應稱,協進會有沒有可能做好選舉,客觀上有很多因素,例如如何定義基督徒?如何定義信徒?如何限制平台不能只宣傳自己?大堂會、大牧、知名人士有優勢的情況可怎樣解決?這些解決的方法能否在教內有一致的立場?他希望年青的一代多發聲表達意見。

台下不少參加者發言,曾參選的林子健認為面對不公義的制度,可以考慮「棄席」回應,以延續公民不合作運動的精神,亦是作為改革宗的精神。不過,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則表示,協進會棄席,並不一定能令選委變得只有1,190人,即不一定會有「憲政危機」,他說:「每個指定團體有10席,如果(協進會)在刊憲前宣佈棄席,政府可以在刊憲時將協進會的10席分給其他宗教的代表;即使在刊憲後才宣佈棄席,政府亦可刊憲,將議席重新分配,所以如果真的決定棄席,時機要好小心把握。」

戴耀廷分析,因為未來即使有真普選,仍然會有提委會,如果退棄則變相給政府機會將基督教「拎走」。他說:「我們可能被現時的氣氛驅使,好想棄席,或者覺得基督教不應該參加任何政治的東西,但如果給我們五年時間準備,到時有10個位,我們能否做好選民登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