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的啟示
司馬昭之心
最近一項由一間安全套製造商進行的全球「性」調查表示:港人第一次性行為的平均年齡為二十歲;從最年輕的地方數起,於廿六個國家/地區中,香港則排行二十一。「二十、廿一」,這些數字反映出港人到底是保守還是開放呢?另一方面,有臨床心理學家認為報告有問題,因為從他的經驗結論,現實是「應比二十歲更早」,所以他認為這調查報告反而反映出香港人普遍怯於公開談性[1]。所以在探討或引用這個報告之先,必先對其可靠性有所了解。
網上調查好與壞
調查透過互聯網進行,好處是能避免尷尬情況出現,被訪者能坦白回答(試想像於旺角行人專用區與伴侶行街時被人問:「先生,請問你第一次進行性行為時多大呢?」),故此答案的誠實度應該頗高。上述那位心理學家可能對此並不知情,故此才作出如此見解。不過,本地互聯網使用者偏向年輕化,香港仍有不少中年人士不懂/不會經常上網。故此,這報告打著「香港人第一次性行為平均年齡」的題目,筆者卻認為只可代表經常使用互聯網的人口組別,例如三十五歲或以下,並不能完全反映本地實況。再者,蝕本生意無人做,由安全套製造商進行的性調查,背後動機亦很明顯吧──推銷其產品,增加其使用量。
保守?開放?
那麼排名廿一代表甚麼呢?代表香港人在性事方面保守嗎?其實,排名本身意義不大,難以反映實況(除非是第一或第尾)。不過有趣的是,從排名第一的奧地利(十七歲)到排名廿六的馬來西亞(廿三歲),香港這個「二十歲」剛剛處於中間,在香港之前的大多是西方歐美及日本等國,之後則全是亞洲國家,反映香港不算保守亦不算開放。但是這調查亦表示香港有四份一人在第一次性行為時沒有做安全措施,意味著感染性病或意外懷孕的風險頗高。不過「第一次」是一次過的行為,更應關注的是,多少人之後會開始使用或仍然不使用安全措施,又或決定不再發生性行為,直至婚後。
其實,除非「第一次」平均年齡過輕(例如低至十四、十五歲),否則,更應關注的其實是第一次於甚麼情況、關係、心態下發生,例如是拍拖?婚姻?一夜情?拍散拖?酒後糊塗?濫藥後神智不清的情況?「試一試」的心態或是「玩」的心態呢?要不然,其實單單只有「二十歲」這個數據,意義並不大。當然,本地現時平均嫁娶年齡為廿七(女)、三十(男)左右[2],若「二十歲」這數據可靠,即意味著大部分港人都有婚前性行為經驗,這才是數字背後需要正視的現象。
青少年性事件簿
不過,更令人關注的是青少年現時的性觀念和性態度。最近一連串涉及青少年的性罪行──「中二生5P事件」、「三名初中生『非禮』(強姦)十一歲女生」、「17歲男生強姦前女友」、「戀足少年搶鞋案」、「兩10歲男生涉非禮同齡女同窗」、「三青年涉姦兩女童」、「教院生涉姦小女友」、「兄涉姦13歲妹誕嬰遭揭發」[3]等,正是近年香港色情資訊失控,色情文化泛濫的「害人亦害己」後遺症。
若果有人認為第一次性行為平均年齡愈早便代表一個地方自由開放的話,筆者不禁問,那些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年齡到底是多低?剛剛列舉的青少年性罪行當然是較為極端的例子,但其實過早發生性關係對當事人來說著實沒有甚麼好處,例如近期發生的一些流血收場的少女媽媽事件[4],令人憂慮同類事件會否繼續增加。
中學生亦推論得到的影響
本地部分性教育人士認為阻止未婚懷孕事件及預防性病的不二法門便是教導「安全性行為」,強調「用套!用套!用套!」但在筆者和一些中學生交談的經驗得知,他們在討論「安全性行為」一事上,很快便意識到安全措施容易引致「濫」的問題,道理很簡單,當事人因為安全措施便對性病或意外懷孕掉以輕心,最後性伴侶或性行為次數增加或「兩者兼備」,在「久守必失」的理論下,出事的風險實際沒有下降,只要「失手」一次,亦足以要當事人面對「生死抉擇」。
性教育的內容
故此,性教育不能單單強調「安全」(這做法的缺失連中學生亦說得出來),更需強調自制、尊重、責任等概念,讓青少年明白最理想的性是在婚姻裡、最理想的預防性病方法是節慾、忠貞和安全套(即是“ABC”──Abstinence、Be Faithful、Condom Use)。全面的性教育並不否定安全措施,但現實中沒有一套防衛系統只依賴一種技術,若是如此,最後必然是災難性收場──性教育亦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