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與「墮」的抉擇

陸君樂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3/03/2006

隨著現代醫學發展,墮胎手術已變得十分乾淨俐落,最近英國更發展至只要懷孕不足九週,便可在家中安全墮胎(都市日報,17/02/2006)。儘管如此,對墮胎的爭議仍持續著,而為了讓讀者更了解墮胎,本期燭光網絡訪問了三位資深輔導員,希望讀者能從另一角度看輔導墮胎工作和前線輔導員對墮胎的看法。

明愛東頭綜合家庭服務社工  出生權益維護會義工  陳張慧玲姑娘(Monica)

「一般來說,主要接觸對象的年齡從十八到廿三歲,但亦有曾經協助過四十多歲的和十三歲的少女,而不少十八歲以下求助女孩亦有墮胎經驗...很多少女在發現懷孕後都傾向選擇墮胎,一方面有來自家庭的壓力,亦有經濟方面的壓力,但又不想BB出世後交給別人撫養,加上身邊不少朋友都有墮胎的經驗和朋輩壓力緣故,令她們看淡及將墮胎正常化。數年前求助和住宿舍的少女大多數是首次懷孕,但近來較多是已曾經墮胎,亦發現了一個惡性循環就是不少少女懷孕,選擇墮胎,再發生性關係,再懷孕再墮胎,因為覺得(無論性行為、懷孕和墮胎)沒有甚麼大不了。
 
墮胎情況是否愈來愈嚴重?無實際數據在手,可能是現在的人願意說出來,以前的人不願意。不少年輕人都知道有甚麼渠道(去墮胎),不幸的是她們並不太知道墮胎對身體的影響...她們知道性的其一可能是懷孕,亦知道出事可以怎樣做,不過當事情發生後仍會徬徨。很多女孩都是分手後才發現懷孕,對她們來說,拍拖一個月算長,一天甚至數小時是短。為了滿足男方,再加上博彩心態和責任不在女方的觀念,很多時候她們不拒絕對方不用安全套。但她們會打避孕針、服避孕藥或計算安全期等方法避孕,不過服藥又不知其影響,反映出性知識的貧乏。
 
現在討論性的風氣和態度都開放了,但很難說是好事或壞事。好處是年輕人較容易開口求助,但同時他們可以講,亦做給你看...其實不少少女未必享受性交的過程,但卻喜歡擁抱和愛撫的感覺,再加上有feel有mood和大部份朋友都已經有經驗,便接受性。對她們來說,拍拖包括性行為,要『付出和犧牲』,進行性行為時會害怕,但亦會接受。」
 
「可以的話都盡量建議留下腹中的小生命。」Monica曾經接觸過一個令她印象深刻的個案:一個16歲的女孩子懷了孕,在留或墮之間最後選擇前者,而她的家庭亦接受她和新生命。從前她是「日頭在家睡,晚上出街蒲」,沒料到BB出生後竟也像她之前一樣,「日間睡,晚上醒」,弄得新手媽媽哭笑不得,但更了解父母對子女的心。
 
「...愈傾向墮胎的人便愈看輕生命價值。有些女性在墮胎後會驚,但有些則無感覺無反應,如棄掉垃圾一般。製造一個新生命很容易,但請認真考慮責任。另外若家長發現女兒懷孕,千萬不要放棄!不少女孩就是因為家庭無容身之處便出外面找幫助,更依靠男朋友。但無論是年輕人或家長,都請尊重生命,其實不少人是希望領養小朋友的,腹中的小生命並非沒有出路。」
 
如需輔導幫助,請致電聯絡:2383-3377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總幹事  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督導  電台節目「性在有心」主持人之一  資深性教育工作者及婚姻輔導員   程翠雲女士

「個案多數是從兩個途徑接回來:機構和電台節目,而大部分個案都『一不離二』,要同時處理數個問題:感情困擾、情變、性病、懷了孕不知如何是好、曾經或準備墮胎、自殘自殺等等。現在墮胎個案數字上升,主要是因為性態度開放和性行為年齡下降,這些因素走在一起,意外懷孕機會便增加,但年輕人幾近沒有經濟能力,所以對他們來說墮胎是最快和最即時的方法。另外亦有一個錯誤觀念:『墮胎亦是避孕方法的一種』。不過墮胎不是只發生在年輕人當中。一、二年前經濟還是不景氣的時候,不少成年人,即使是中產人士,因為對前途不樂觀或夫婦感情不穩定等,亦選擇墮胎。」
 
對於墮胎,程翠雲的大原則是生命是寶貴的,所以不會鼓勵或建議,但視乎當時人的真實情況。墮胎與否的決定權應該是在母親,但往往被忽略。有個案就是當事人在事後埋怨父母,因為在發現懷孕後,父母極力主張她選擇墮胎及負責其費用,而當事人本身亦思緒混亂,於是選擇了墮胎,但事後卻後悔作此決定。現時大部分女性都會與伴侶商討留或墮,但亦有一些是懷了孕不想煩,不告知男友便去了墮胎,而這情況在同居伴侶當中特別多發生。男方在事後才知悉,往往感到被傷害、不開心、忿怒、自卑,認為自己連孩子亦不能保護,最後面對不了女朋友和自己。
 
「另一個非糾正不可的觀念:『一生五次墮胎限額』,但實質一次已可能引致終生不育或甚至失去生命。有一些經驗是在中學舉行講座之後,幾個女同學走過來問:『程姑娘,一個女人其實可以墮幾多次胎?』,當我告訴她們其實一次都可以有生命危險後,她們便拍拍心口細聲對自己說『好彩』之後轉身離去。那些女孩外貌打扮都是乖乖的,而這些情況亦不分學校的Banding或宗教背景。可見墮胎問題並不特定在一般人覺得差的學校存在。所以希望加強在預防再墮胎方面的工作,因為『補鑊』的社會成本一定是高於預防。」
 
「有個案是:即使曾經墮過胎,但若果有人陪伴著當事人走那一段路(或之後的路),改變都可以是正面的。可惜的是大多數情況都是不敢向別人傾訴。如果這情況在教會出現,最後通常只會令當事人與教會及神的關係疏遠。而不少家庭對曾墮胎的女兒的支持也很差,令當事人更容易傾向與其他人發展新關係。
 
可以的話,教會應投放更多資源及向會眾發放有關訊息。若教會不辦這些活動,會眾便自然有事發生亦不出聲。其實教會可以在一些講戀愛拍拖或男女關係的活動時找機會做預防及教育,而教導(講壇)和輔導(活動)需互相配合,讓會眾接收到『教會關注這些問題』的信息。戀愛教育十分重要,若缺乏,再加上教會普遍『陰盛陽衰』,問題便容易產生。有個案便是:適婚年齡姊妹開始心急,但教會裡苦無對象,續降低底線及在網上交友,結識男子後開始拍拖,發生關係並懷孕,最後男的失蹤,姊妹徬徨下以墮胎解決。事件反映出戀愛教育的缺乏,令不少女性不懂得學習等待、如何處理親密關係、如何面對傳統壓力、如何面對自己等等。這些問題若解決不了,除墮胎外,另一個可能便是當事人會選擇『結錯婚都要結過』。」
 
青少年愛滋教育中心網頁:www.TeenAIDS.org.hk
電話:2870-1222
 

母親的抉擇未婚懷孕服務部主任  羅瑞雲姑娘

「當服務使用者致電熱線求助時,除了提供情緒支援外,亦會為求助者分析問題,解決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如有需要,我們會約見面談,亦會了解她們的身體(健康)狀況,並向她講解意外懷孕的三個選擇,包括自己養育孩子、交由別人領養及終止懷孕,亦會詢問她的居住環境,若有需要可能提供宿舍服務,向她講解機構的跟進服務及社區向未婚媽媽提供的資源。
 
求助的女性當中十五至十八歲的佔過半數,而每年都接大約二千至三千多個電話。大部分致電求助時都驚和怕- 怕別人怎樣看她們,怕家人知道,最主要是未準備好為人父母,接受不了懷孕的事實,都希望盡快把胎兒落掉便算。她們不少都有個錯誤觀念:墮胎是一個『快、靚、正』的選擇...或以為墮胎是唯一的解決方法,但卻不知手術過程,及對身體及心理上的影響。」至於選擇墮胎是否愈來愈多?羅姑娘表示:「致電熱線的求助個案由2002年1699個增至2005年2803個,但最後有多少求助者決定墮胎則不太清楚,由於有很多情況就是當事人致電來問意見,跟著便說『自己再諗諗』,故難以了解實況,而且目前香港亦缺乏這方面的統計及研究。我們期望盡量聯絡當事人,但最終都會尊重她個人的決定。此外,母親的抉擇亦會透過網頁傳遞性知識和到學校主領性教育講座。
 
提供輔導服務時最主要是告訴當事人在她眼前的選擇及每一個決定對她及孩子的影響。如選擇孩子交由別人領養,要面對與孩子分離及日後的思念。若決定生下來自己照顧,可能要放棄學業及工作,並要全力照顧孩子。若當事人決定選擇終止懷孕,則要手術後可能帶來生理及心理的影響等。
 
機構亦會教授準備照顧孩子的母親有關技巧。若當事人決定終止懷孕,機構亦會鼓勵當事人盡量選擇合法的途徑,但必須於懷孕期不足二十四週及獲兩位註冊醫生同意下進行。但不少年輕人都會因為缺乏金錢和時間而選擇黑市的墮胎手術。
 
曾經有一位進行過數次墮胎手術的當事人,其中一次手術是用吸宮法,事後她會每隔一段時間便聽到『吸』聲。另一位當事人,三年多前進行了終止懷孕手術,至今仍不能忘記,數年後『同一天』打電話回機構哭訴。其實她當年可說是被迫進行手術,當時她以為那是唯一的出路,但沒有找別人商量。可惜的是不少意外懷孕女性都會遇上同樣的問題- 因為恐懼,希望盡快解決問題和有人代她們作決定,但這就是為甚麼幫助當事人分析及提供其他選擇予她們那麼重要,要不然便很容易作出後悔終生的決定。
 
另一個現象是男女關係維持得很短暫,很多是網上交友,約會,發生關係,之後可能因男的失蹤,或是女性是在分手後才發現懷孕。當然亦有當事人是由男友陪同下一起前來求助的,但說到陪伴前來求助則是家人多於男友。通常事件過後女孩會發現家人的重要及支持她到最後的是誰。事實上,意外懷孕的三個選擇都不容易決定,而每一個決定更不止單單影響當事人,更影響到腹中的小生命、家人、男朋友等等。其實到目前為止都是未有100%避孕的方法,所以發生性行為前每個人都應問自己,是否準備好為人父母。」
 
母親的抉擇網頁:www.motherschoice.com
熱線電話:2868-2022
 

結尾

對於輔導考慮墮胎的女性,三位輔導員都有不同的原則,程翠雲強調預防工作,羅姑娘則強調向當事人提供墮胎的身心影響分析,但她們都同意最終會尊重當事人的決定。對此,明愛的Monica則略為不同,她認為可以的話都盡量建議留下胎兒。但又可看出三人共同的地方,就是尊重和相信生命是寶貴的,包括當事人和胎兒。希望這篇訪問能令讀者對墮胎一事有更多認識,特別是能夠從另一角度對需要協助的女性有更深的體會及明白向青少年提供性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