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羅門王的教訓
兩個女士爭着承認是嬰孩的母親,在沒有遺傳基因檢查的年代,所羅門王建議將嬰孩劈成兩半來測試誰最愛這嬰孩,結果願意放棄自己權利,拱手讓出嬰孩的女士被認定是嬰孩的生母。當然,按現代的電影橋段,其實情況亦可以倒轉,因為寧願一拍兩散,玉石俱焚的母親並非沒有可能出現,不過,就算真的有這樣的母親,所羅門也沒有判錯,因為那真正憐惜嬰孩的才最有資格做他的母親。
香港目前的政局可說是一潭死水,毫無生氣,政改問題難望有重大的突破,中央及特區政府與泛民及年輕一代之間完全缺乏互信的基礎,誰也不願意讓步。而在立法會,拉布已由非常手段變為了例行公事,其情況就像明末的黨爭一樣,非我黨友,其心必異,只要是由對手提出的,其中必定有詐,只要有機會便要全面對抗,有風駛盡拉巾里)。
而在民間,本土與大陸之爭不斷升級,由奶粉、水貨到秩序、交通等種種問題,都像計時炸彈一樣隨時在不同的區域爆炸!尤有甚者,不少政黨、政客皆視製造族羣矛盾為爭取支持者和選票的大好機會,願意火上加油的大有人在。而為免兩面不討好,旁觀者大都保持沈默。
正如有議員表示,今天香港其中一個最大的危機是中間派愈來愈難生存,我們活在一個被逼歸邊的年代,在很多有爭議的議題,不少人和團體愈來愈喜歡逼人表態,而且只有黑和白、左或右,沒有中間路線。而這種兩極化的現象就好像寧可將嬰孩劈開,也不願意全歸對方所有。
究竟誰最愛香港?是那些聲稱自己猶如慈母的官員?還是那些有殺錯無放過的政客?其實論政與從政最大的分別是前者只須說出自己追求的理想,叫一些動聽的口號便可以像彼拉多一樣洗手,一切後果一概與本人無關。而後者最困難之處是要在極度困難之中,仍要努力尋找一條出路,縱然未達理想,仍要一步一步向前,市民的福祉不是用來作政治鬥爭的工具。
悲觀地說,若果香港是那個嬰孩,我暫時看不到真正願意為她犧牲的母親。
《基督教週報》 4/3/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