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場上的自由搏擊
燭光網絡 93期 (p.26)
明光社於2013年10月4日舉辦了本年度第三次性教育教師訓練,題為「電影中的性教育課」,邀請了身兼影評人、紀錄片導演及價值教育導師的陳龍超(Samuel)擔任講者。是次約有三十多位老師及青少年工作者參加,透過課程探討如何利用電影媒體進行價值教育。
課室是老師的「主場」
Samuel指出,老師要與學生進行價值教育 (包括性教育) 之前,必須先清楚自己究竟是以甚麼方式 (傳統派、對話派、敍事派或自由派)向學生傳遞訊息。其次就是要找到自己與學生對話的「主場」,帶領學生進入自己的教學領域,在自己的主場中善用不同的工具去傳遞訊息。當老師們能發掘學生感興趣的媒介,並以此吸引他們對話,便能在當中進行價值教育。電影,就是其中一個幫助傳遞訊息的工具。
教育層面的「自由搏擊」
Samuel以自由搏擊比喻教育,指出參加者不必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根據實際戰況自由發揮,以戰勝對方為最終目的。老師在教育制度或教學環境的限制中,除了傳遞知識,亦可按學生的實際成長需要,滲入價值教育,幫助他們建立及發展價值觀。重要的是,老師參與這場「搏擊」時需要有彈性,容讓自己上課並不只著眼於傳遞知識,而是可以同時進行價值教育。
電影 愛情 教育
電影,很多時候都反映了當時的背景或社會潮流文化。老師們挑選電影時,可留意電影代表著怎樣的背景及社會文化,以至在抽取電影中想要傳遞的價值觀時,能更知道如何運用合適的語言向學生表達——特別是當學生不能理解電影背後的文化和價值觀時。
Samuel又以《緣份的天空》(Sleepless in Seattle) 為例,與老師一同分享如何進行性教育。他先讓老師表達對這套電影的感受及看法,進而演繹當中想傳遞怎麼樣的價值。有老師覺得《緣份的天空》很浪漫,因為女主角追尋自己的愛情,極需要冒險精神,因此背後的價值觀是:追求自己所重視的事物是需要有勇氣及付出。由此引伸出教導年輕人在兩性關係的建立與維繫時,同樣需要付出,以及要有承受挫折與傷害的勇氣,並且不輕言放棄。
要向青少年進行價值教育一點都不容易。在青春期中的同學嚮往自主,如老師「明刀明槍」地進行價值教育,容易引起他們很大的反感;相反,若能透過他們經常接觸的媒體向他們進行軟性的價值教育,反而更能打動他們的內心。
成功的教育是由學生有興趣的事物,引導他們思想一些以前未思考過或不熟悉的課題。在影像世界長大的一代,電影是他們最容易感興趣和產生共鳴的媒介。能跳進他們的主場,自然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