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是阻力還是助力?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01/09/2011

今天是不少學生開學的日子,根據香港青年協會近日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三成中學生面對開學時感到緊張及恐懼,以10分為最大壓力,評分為7至10分,壓力指數偏高。七成受訪者擔心「課程太深」,其次約42%人憂慮即將面對文憑試,36%人則擔心未能習慣新的校園生活及環境。此外,由教協及小童群益會合辦的教得健康支援中心,於去年底以網上問卷訪問530名中小學教師,發現有七成人處於「高壓」狀態,教師平均每日花11.6小時工作、2.6小時進修,睡眠時間則僅6.1小時,四成受訪教師更有焦慮症及抑鬱症徵狀。究竟學校是一個愉快的學習園地,還是一個令人抗拒的煉獄呢?

在幼稚園門口,孩子們大都嘴邊掛着笑容,快樂地上學去;升上小學,輕鬆的心情仍在;然而,一到了中學,真的「未出發先憂慮!」筆者不禁問:「是誰偷走了他們真摯的笑臉以及愛好學習新知識的勇氣?」

其實,不知道何時開始,「愉快學習」已漸漸成為奢侈品。相信現在大部分有理想的教育工作者都會認同教育背後的目標是作育英才,建立良好的品格,培養學生成為未來的社會棟樑,貢獻社會。然而,本港學生在種種因素下,似乎未能好好享受校園生活,每天返學放學再補習,過着鐵人般的生活。不管是成績優異或是學業稍遜的學生哥都承受着成年人沒法明白的壓力,怕的是成績未能超越別人,考不上心儀的大學,找不到一份理想的職業,更怕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可見種種壓力可其大呢!此外,教師的工作壓力亦值得關注,局外人的確不能明白箇中辛酸。過往一個悠長且輕鬆的暑假可以讓教師重新「充電」,可是,現在暑假因着補課、備課、進修等事務被縮短了。同時,教師平日亦須處理很多非教學的行政工作,在開課後,無論教師在面對學生、準備上課、籌辦課外活動,以至批改功課,工作也是排山倒海而來,倘若學生面對情緒困擾,教師就會百上加斤,可能一樣會觸發情緒問題。

其實,除了鼓勵眾師生們自己要時刻裝備抗逆力和壓力管理的技巧,鼓勵他們遇上壓力要懂得處理以及有需要時要主動向人傾訴和求助外,本港的教育制度究竟有甚麼可以改善的地方,好讓學生可以愉快地學習,發揮更多創意,亦讓教師在教學上重拾滿足感,讓適當的壓力化為助力而不是阻力,是教育界和家長應一同努力爭取的方向。

曾經刊載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