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情緒共舞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8/09/2011

香港城市節奏急促,生活緊張,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有些人害怕面對自己的情緒、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有些人則誤把情緒問題視為精神問題。2011年7月6日的晚上,研究中心邀請了葛琳卡博士與大家一起對談,與情緒共舞,讓大家對情緒有不一樣的認識。

情緒不一定是壞的東西

神本身是有情緒的:祂會喜悅、哀傷、憤怒和傷心。而人既是按著神的形像而造,也會天生帶有情緒,有喜怒哀樂。可以說,情緒是神賦予人適應世界及求生的本能,是人內在的訊號,由神經系統主導,可以迅速影響行為,而毋需依賴思維來處理。
 
情緒支配行動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人通過眼、耳、口、鼻等五官去接收外界的信息,然後自動會因應內在的需要作一評估,繼而做出相應的行動。例如身處一場演講,當聽眾感到既沉悶又沒意義時,有需要時他寧願選擇入睡;但若然聽眾感到演講既精彩對他又有意義時,他會聚精會神,不想錯過每一個字。情緒系統非常厲害,幫助人不斷觀察、接收信息,又不停地組織這一刻有甚麼需要、告訴人要採取甚麼行動。

情緒是社交聯系的基礎

在人際關係上,由於人感應他人的情緒比接收別人的肢體語言來得快,所以透過別人的情緒,可以幫助人迅速組織適當行動,也可以持續偵察與他人關係的狀況。由於它是社交聯繫的基礎,不斷提供訊息幫助我們社交的維繫,所以情緒處理不當,就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智商(EQ)——處理情緒的能力。
 
一般人以為EQ高的人,是那些面對別人言論或攻擊時都面不動容,毫無情緒的人。其實EQ高是指到那些很明白及接觸到自己真正情緒的人,他們遇事沒有隨便開動防衛機制,使情緒系統可以自然流露,運作暢順。而當人了解自己的情緒,也就容易明白別人的情緒,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換言之,EQ高的人是有同理心的,他們容易接納自己,也容易接納他人,因為他們明白每個人重視的東西不同,以致對同一件事,情緒反應也各異,他們不會輕易批評別人過敏,也不會隨便開動機制,像剌蝟般傷害他人,製造社交問題。

認識聯想系統、防衛機制及投射機制

情緒是有記憶的,當人對一首歌、一齣戲、一件事又或一個人有情緒反應時,他的情緒可能來自這些人或物似曾相識,勾起他不快甚至受傷的經驗。即使是一個陌生人,只要他有某些特徵與傷害過當事人的人相似,受害者也會自動不喜歡,甚至產生厭惡感。這種聯想系統是無意識的,是非理性的,是控制不了的感受,讓人不自主地避開傷害過自己的事物。
 
至於防衛機制,它不一定是壞的,也是神賜給人的保護系統,讓一個人在極度痛苦時,會自動防衛,不過,人不適宜在這狀態停留太久。防衛機制有五個階段,1)情緒存在但意識不到;2) 情緒存在但部份被意識邊緣化;3) 情緒存在也被意識到,但不能透過語言表達出來;4)經歷到情緒,其意義也清晰地表達出來;5) 經歷到情緒,人亦可以完全地明白由何起因、意義、和相關連的行動傾向,需要和慾望。
 
防衛機制的前三個階段都是自動引發的,目的是要保護人在極度痛苦時可離開痛苦,例如有人對某事極度傷心憤怒,自己卻不覺得自己有傷心的情緒(情緒存在但意識不到);又或者只承認自己有少許怒意(情緒存在但部份被意識邊緣化);不認為自己傷心憤怒,但卻會不自主地流淚(情緒存在也被意識到,但不能透過語言表達出來)。當人處身這三個階段,都是無法完全明白自己的情緒,是較為危險的,因為情緒若沒有好好處理,便會如氣球一樣,不斷打氣只會令氣球爆炸,而當人累積過多的情緒,最終會因承受不了而崩潰。而防衛機制的最後兩個階段比較健康,人開始明白自己的情緒出於甚麼原因,不再欺騙自己,而當人處理過情緒後,便不用再開動防衛機制,浪費心力與情緒搏鬥去應付受傷的過去。
 
另一個影響與別人相處的因素是投射機制,有些人因為不滿意自己有某些特質,所以當其他人有這些特質時,便有情緒反應,這是基於人不能接納自己、不滿自己有這些特質,所以把那些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反射到他人身上。
 
要如何不對他人有過激的情緒反應,首先要做的是先明白自己的情況,然後接納自己,活出真正的自己,繼而接納他人。

靠著神轉化自己

當人面對困難時,往往會靠著自己去處理自身的情緒。但人必須明白,靠著自己並不能得到真正的改變,惟有人靠著神,藉著禱告去了解自己的情緒運作,明白自己的問題,接納自己的情緒,意識到自己的防衛機制或投射機制,不要去怪責自己或他人,這樣才能夠合宜地表達、轉化及管理自己的情緒。